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的词语

饱经沧桑 bǎo jīng cāng sāng [释义] 饱:充分地;经:经历;沧桑:沧海桑田。意思是说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形容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语出] 王蒙《轮下》:“而你是一个四十六岁的男人;饱经沧桑;眼角皱纹细密如网。” [正音] 沧;不能读作“chuānɡ”。 [辨形] 沧;不能写作“苍”。 [近义] 饱经风霜 曾经沧桑 饱经忧患 [反义] 初出茅庐 少不更事 乳臭未干 [用法] 用于阅历深的人;尤其是老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动宾式。

《庄子》中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它所想阐述的是什么呢

感谢头条邀请!

对于求财的商人,这个东西对生意有帮助有价值,就是有用的,反之都是无用的。

对于求职的青年人,只要能进给钱多、有假休的公司,什么办法有用就行,其他都是废话。

对于收藏古董的人,只要是说好的,都有用,反之,都是不对。

对于学生,认真学习,好好读书都是有用,娱乐休闲都是无用。

庄子讲这话的时候,举了个例子,旁边的人看着一棵歪歪扭扭的大树,说这树不直,没啥用处,不是栋梁之材。庄子听了大笑说:“幸好它对你没用,它要对你有用,就不会长到这么大,早被你砍去做房子了。”

从小到大听惯了说教的中国娃娃,被亲师长辈的耳濡目染般的谆谆教诲教育后,形成了实用主义的观念,有用就行、有用就好。

小时候听说,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结果长大了发现混的好的第一批同学朋友,都是些胸无点墨的学渣,简直是有辱斯文。

造神的娱乐圈,学霸甚少,搞科研的,寒窗二十载,埋头二十年,一生也许还是默默无闻。

什么有用,什么是无用?

马未都老先生淘古董的时候,那些看起来旧旧烂烂的碎瓦残砖,对于奋斗在温饱线上的普通人毫无价值,很多民间能存留下来的古董,有一个大特色,就是真没啥用途。

事物是辩证的,庄子朴素的唯物主义,在局限的自然社会环境下,也参透了有用无用的道理。

笔者常常感叹老班章的故事,那些深山老林里面的古树,存活了几百年,一直默默无闻,只到有一刻价值的觉醒,然后因为深深的底蕴,而被人不停追捧。

写了几十万的文字,没人看,没人喜欢,因为无用,但是那些斗破十里桃花的洪荒大陆的大神们,真是有用吗?不酸不辱,做自己喜欢的,做纯良的值得人间的自己,就好了吧。

做晶圆的材料是硅,自然界的含量巨大,做成的ic芯片,价格高昂,推动着社会的进步,黄金百年,终究也是货币的属性。

谢谢!

庄子这话应该是由老子这段话引发:

三十辐共一毂(车轮),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制陶)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庄子应该还有其他的深意,不过深意这种东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对个人而言,尽量究其本源,多了解多思考,兼容不包又不失自我见解,不要有知见障就好。

题主所说之意出自庄子《人间世》篇末总结: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中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它所想阐述的是什么呢 - 句子网

读过《人间世》这本大作的人,可能对庄子所讲晓之一二。这篇长文是庄子处人处世主张的态度和辩证法,更是庄子哲学观点的体现。

文章前篇列举颜回出仕卫国请行孔子前师徒二人对话等数个故事,说明事君之难,世间险恶,处世之艰。后篇部分正是庄子“无用”之说的着重表达,山中林木因是有用而致砍伐,无用之树反倒安享天年;树漆有用致人割取,无用被弃却得周全。人人知道有用之物的用处,却都不知无用之物的用处,即我们常说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正是庄子“无用”处世态度的智慧。

庄子教导人处于世间,如何自保,就是要利用“无用”的智慧保全自己,安身立命,事成可以保生,即便事不成自己也可无殃。

当下我们宣扬:少有人走的路更值得坚持,这与庄子所主张的观点正是异曲同工之妙。

《庄子》中说:无用之用 方为大用。它所想阐述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