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亲人会给活着的人造成心里极大伤怀悲哀伤感撕心裂肺是为什么
逝去的亲人给活着的人造成悲伤,恰恰证明了亲人一直存在你的心里,不曾被遗忘。
在心理学里,悲伤是一种情绪,情绪是暂时性的状态,持续下去就变成心境。试想一下,有人会为捡到一百块钱高兴一个月吗?正常人都不会如此。
那为什么悲伤的情绪总是让我们难以走出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习惯纵容悲伤,不断在给它注入能量,在它快要消退时,我们自己又把悲伤重温一遍。
这种重温并不是客观地回忆过去,而是单纯重复告诉自己我很伤心。然而我们要真正走出悲伤,需要的是理性的思考和探寻。
如果你去看心理咨询师,他是最不会去劝你遗忘悲伤的人,反而要一遍一遍让你回忆,询问你细节和当前的感想。
咨询师这就是在帮助人们认清现实、接受现实,帮你把焦点放在事情本身,而不是执着于悲伤的情绪,这样它才会自然衰竭,你也能从中脱敏,进而抬头看见一片更广阔的晴空。
咨询师的角色不是告诉你该怎么做的人生导师,而更像一只黑暗中的导盲犬,当你在悲伤的迷雾中打转的时候拉你一下,真正的路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来走。
人生中痛苦的意义只能靠自己来寻找、来领悟,迈出去,就是成长。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拥抱到自己心里那个哭泣的小孩,拍拍肩膀告诉他,天亮了。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经历,有过一个很爱的人,但最后没有走到一起。
在TA离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难以从悲伤中走出来。走过熟悉的街角,听那些撩人的情歌,哪怕只是看到一个与TA相似的背影,都会突然觉得悲从中来。
慢慢的,“失去了你,我很伤心”“你不爱我,所以离开”,诸如此类的念头徘徊在我们脑海里挥之不去,变成了一种自我暗示,将TA与悲伤相联结。
不知从何时起,悲伤像一滴墨水,扩散进记忆里所有的天空,想到TA我们心里就不由泛起酸楚,眼角眉梢露出悲意。
殊不知,我们人类的记忆从来不是原封不动地摆在那里,而是由我们现在的心理状态对它在进行着重新建构和改变。你是悲伤的,回忆也就变得悲伤了。
当我们带着悲伤的心情去回忆一起有过的曾经,尽管试图去回味美好,可还是禁不住有了动摇,你会问,哪时我们真的快乐吗?直至有一天,我们已经不敢去回忆、不想去回忆那个曾经很重要的人。
我们所沉溺的悲伤,最终逆流成河,冲走了过往的美好。
要走出悲伤,就要去适应亲人的离开。铭记那些快乐的瞬间,让美好的回忆充斥你对这个亲人思念。你不曾遗忘亲人,但你也适应了他的离开而变得不那么悲伤。
而死亡并不是离开,被遗忘才是真正的离开。
那这个人在世的时候一定很爱你 在他(她)走后你才会痛苦 那种撕心裂肺的痛 没经历过的人不会懂 我痛了三年 痛到极致才能体会到一个人崩溃到极致不是死去就是重生 还好我挺过来了 现在怎么开心怎么来 让那些看笑话的人死去吧 别让那些真正关心你的人失望 以后的路走好 好好过日子吧
其实会造成极大的悲伤,很大程度上还是亲人离去的太突然,而自己和亲人之间没有好好告别。
我是知青子女,从小由我外公外婆抚养长大。我每年的生日,我的外婆都会为我准备好蛋糕和一桌我爱吃的菜。小时候的我比较挑食,不爱吃学校食堂的饭菜,每天外婆都会做好热饭热菜,走十五分钟送到学校看我吃完。小时候的我经常会生病,外公总会背着我带我去儿童医院看病,回家途中会带我去食品店买一块奶油蛋糕,要知道80年代初期,奶油蛋糕还是比较奢侈的。我总记得,我站在街边美美的吃,外公在旁边笑着默默地看着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是举不胜举。外公外婆对于我就是我爸爸妈妈般的存在。
03年外公身体不是很好,那时我刚结婚生了孩子,那时我没有想到亲情不能等待,直到有天半夜接到电话,赶到医院外公已经走了。我是很奔溃的,至今我想到我的外公,我都非常难过和伤感。觉得我没有好好陪他走完生命最无助的最后时光。09年开始我的外婆因为脑梗中风了,失去了自理能力和语言功能,我外婆于17年7月走到了生命的终点。这8年我弥补了我对我外公身上遗憾,做了所有该做的能做的,所以外婆走后,我很坦然,虽然我也难过。可我尽力给予了她我所能给的所有陪伴和照顾。但是我终究没有照顾过外公,这块伤痛应该会陪伴我一生,到我生命的终结吧。所以我觉的逝去的亲人会给活着的人造成极大悲伤和撕心裂肺还是因为亲人的突然离去,而我们没有好好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