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承载车身成本比承载式车身高很多吗?为什么普拉多配置那么低,国产后还那么贵
都是非理性消费者盲从购买把他的价格台上来的,普拉多跟D90一对一拔河被D90秒杀,D90高分通过澳大利亚五星安全碰撞,以及D90的大尺寸大空间超级个性化订制而价格又是超级地板超级惠民,理性消费者应该注重性能安全和性价比,而不应该盲目跟风盲从谈品牌,再说日系车其实安全性在交通事故时其总是受伤最为严重的一方,这个结果事实足以证明其安全可怕后果。个人认为中国汽车发展至今自主品牌车的品质性能早已不是问题,大通系列产品的市场表现尤其能够出口海外45个国家和地区足以证明其是值得信赖的高品质中国汽车
普拉多在国内定价高,和成本无关,是丰田贪婪,收国人智商税。
从来就没有非承载车身比承载式车身成本高的说法,长城皮卡是非承载式车身,长城皮卡贵吗?
还有更极端的,昌河微面和微货是非承载式车身,三四万就能买到,可见,非承载式车身成本并不高。
丰田定高价收国人智商税,除了丰田贪婪外,市场也给了丰田条件,那就是过去中大型SUV没有什么竞争,丰田吃独食,丰田一贯在一些细分领域,利用暂时的市场空缺卖给客户价格离谱的车。
不过,这种状况已经改变,随着大众途昂这种中大型SUV上市,上市车型会越来越多,途昂月销量已经是普拉多的两倍,普拉多会像其它丰田车走过的那样,皇帝新装被识破后,价格被迫走低,却带不来销量:比如++。
好像也不是,和丰田的口碑,以及排量有关。
suv代表,哈佛h1,1.5手动挡的。报价
反正两驱,手动。确实承载车身,挺便宜的,好像也是最便宜的suv。
而bj212 最便宜的后大梁的越野车。
反正有个低速四驱,前后直桥。
还是个手动挡。确实贵点。比哈佛h1,但是这个比较有点扯淡。毕竟他俩不在一个档次。也不能代表霸道。虽然霸道也有大梁,比212先进不少。还是个进口发动机的车。
不过由此可见,大量确实贵点。但是和四驱系统,也有关系反正。
国产普拉多配置不低了,和进口版相比同等级高出不少。价格贵主要有这两方面原因:
1、零部件进口多,成本高。但是即使国产普拉多,大部分还是进口件,大部分散件进口国内组装,而八大总成中发动机总成和变速器总成还是进口,这在海关那就会认定为普拉多进口的其他散件为整车关税,适用25%税率(反之如果不被认定为整车关税,那零部件关税那之有10%);
2、天朝税贵啊。普拉多整车售价中要在出厂成本的基础上+消费税25%+增值税17%,在此基础上主机厂、销售公司、4S等流通环节15%的利润不算多了,就这几项大的就占了消费者看到的指导售价的一半多了。用现在的指导售价除去这几项,看看是不是也20来万出头,基本上就是零部件成本+制造成本,这价就跟日本本土普拉多售价差不多了吧。
谢邀。现在汽车的成本和车身结构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主要看材料的使用,比如高强度钢材,合金,铝等材质都要比纯钢材要贵。如果在几十年前,汽车全部都用钢铁材料制造的时候,非承载车身确实因为有车架,需要消耗更多的造车成本。
有人可能还不清楚什么是承载非承载,简单普及一下。非承载结构,车架承载着整个车体,发动机、悬挂和车身都安装在车架上。
车架上有用于固定车身的螺孔以及固定弹簧的基座。所以从理论上说,即使没有车身,单是一个车架“裸奔”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非承载式车身结构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底盘形式,在早期几乎所有汽车都采用这种结构。一百多年以前,人们买车时会先选择底盘,然后在底盘的基础上再选去择不同的车身制造商定制不同样式的车身。
对于家用车来说,非承载式车身最大的问题就是车身重量太大,因而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取消了非承载式结构中独立的刚性车架,整个车身成为一个单体结构,这就是承载式车身。
承载式车身到底有没有“梁”。在冲压阶段,钢板先被冲压成不同的形状,然后焊接成一个完整的车身。其实这些部件按照功能可以大致分为两种:车身覆盖件和结构件。
承载式车身最大优点莫过于重量轻,而且重心较低,车内空间利用率也比非承载式车身结构更高,所以在家用轿车领域已经取代了非承载式车身结构。
至于第二个普拉多配置低还贵的问题,是这样,首先普拉多现在的配置并不低,因为它取消了全时四驱之后,只剩下卖配置了。刨除原本就有的冰箱和普遍的安全舒适配置不说,普拉多先全系现在都标配7座,中高配还有座椅通风加热,顶配还有自适应巡航这种"豪华车"上才有的配置。
至于为什么这么贵,我想有几个原因。
1,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都认可丰田LC家族的品质,这个是久经考验毋庸置疑的抗造。
2,就是在中国它一直都站在金字塔顶端,时间长了自己都信了,觉得就应该这么贵。
3,曾经的普拉多确实非常全面、低调,能适应各种层次的人群的需求。
不过这种情况将在以后发生变化,因为分时四驱的普拉多其实确确实实不应该这么贵了,取消了成本很高的托森差速器,分时四驱卖到40万左右的价格我认为是极限,还卖这么贵,我想只能是厂家的一种盲目自信了。毕竟大家对于汽车的知识量都在进步,选择还有那么多。
#这题就答到这,觉得不错您点个赞,喜欢这类问题您也可以点个关注,再有回答系统会自动推给您。宋涛带你玩转越野车。
11月份销量最差的11款SUV,倒卖41辆是什么操作
「﹣41台」的销量数据来自奇瑞开瑞汽车·为何会是负数
11月份的SUV销量排行榜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数据,开瑞K60的成绩为“﹣41”,也就是负数41、减少41台。卖不掉就算了,为什么还会有负数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有经销商退网或退车了,或者是用户选择退车,不过这概率并不高、数字也不会这么大;曾经的DS、观致等品牌也出现过负数的数据,这两个品牌的冷门无需赘述了,那么开瑞又是个怎样的品牌,为什么经销商会退车,K60又是一款什么车呢?咱们先来看一看外观吧。
这就是开瑞K60,它的指导价为5.99-6.69万,价格不算高;车身尺寸达到了4618*1790*1760,轴距2765mm,尺寸在紧凑级车里也不算小,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足,不应该没有销量才对。但是它如果定义为紧凑级SUV就显得不太合理了,因为怎么看都像是面包车,车辆的设计感着实是比较差和的;如果定义为面包车尚可被接受,不过怕也只会是小众车,定义为SUV则参考的车型就会让这台车被加上“难看”的标签,所以销量低迷也就不足为奇了。
开瑞汽车本来是奇瑞旗下的商用车品牌,打造的量产车有以下几台。
- k60/60EV
- 海豚EV(微面)
- 优优/EV(微面)
- 优劲/EV/T5(微卡)
这就是开瑞的产品线,在几款车里最有个性的也许就是海豚EV,在面包车里算是特立独行了;然而这台车只有厢货版,属于厢式货车,这种核载质量普遍只有几百公斤的车的实用价值真的不高,所以厢货版面包车的销量都不太理想,NEDC只有251-350km的海豚EV就更没有竞争力了,尤其是价格还定在了14.98-16.78万。
剩下的开瑞微卡系列在物流运输市场也几乎没有存在感,因为T5采用的是承载式车身,核载极限比较低,和五菱荣光小卡与新卡相当、都属于不宜重载的货车;优劲普通版倒是采用了非承载式底盘,可是使用的发动机优势DMAR15KR,这是长安汽车旗下的东安动力打造的发动机,用于长安凯程、福田汽车等知名商用车品牌,优劲作为奇瑞旗下的车没有用奇瑞的发动机,竞争力也确实无法体现。
至此开瑞没有任何一台有竞争力的车,所以这个品牌的同期销量数据也是负数,也就是一台车都没有卖出去吧。
近期奇瑞开瑞开了一场发布会,内容主要是打造混动和电动商用车,但是在发布会之后并没有看到有新车上市,似乎开瑞的产品规划还是有些问题的;现阶段在微卡和微面阵营里搞纯电还是不太现实的,城配车用小排量汽油机的成本其实很低,限行区域也已经很有限,高价格的纯电动商用车的市场空间不是很大。所以开瑞似乎选择了一条很难走的路,作为冷门品牌想要成为“先行者”也许很难成功。
奇瑞汽车的系列子品牌里成功的不多,捷途以十余款量产车终于稳定了品牌月销量破万,星途销量低迷,剩下的凯翼近期获得了小蚂蚁,有了这台车也许还能让销量数据好看一点,其他的子品牌都已经被收购或消失了。“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战术玩不转了,奇瑞有必要重新考虑品牌规划,将精力更多的放在技术研发上吧。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承载式汽车销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承载式汽车销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