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金融专业怎么样
您好,山西中公教育为您解答!
金融类专业可谓是近几年来较为热门的一个专业。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在向前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很多学生看到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于是打算报考金融类专业。金融类专业属于高层次应用经济学,着力于研究金融市场、现代金融机构、整个金融机制的运动法则,希望学生们毕业之后能够在金融市场上有一番作为,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金融类专业是一个较为高端的专业,它的定位比较高端,很多的普通院校对于金融类专业没有一个完善建设,因此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会比较挑,希望找一些有较好学历的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金融类专业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中去。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员并不都是佼佼者,当中有很多人从事着较为基础的工作,然而只有一小部分的人员能够走上核心岗位,做到管理阶层。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要是想有一个较好的发展,那么就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抓住机遇,或者选择读研等,谋求将来有更好的就业机遇。
金融类专业需要学习数学,建议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谨慎考虑。金融类专业需要学习线性代数、微++、计量学、统筹学、运筹学、微++等,这些都是专业课程来的,需要学生们好好掌握数学方面的知识。数学成绩不好的话,稍微一个不留神,就很容易挂科。很多学习金融类专业的毕业生都会吐槽道数学不好的话,就会成为一个硬伤,要是数学科目挂科严重的话,那么就会影响到毕业。
金融类专业学习的理论课程是比较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学、财政学、计量学、金融学等等,要是对于理论课程把握不好的话,那么也是很容易挂科的。金融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是比较广泛的,学生们可以前往银行、基金公司、证券、金融方面的咨询公司、各企业的财政部门等去工作,从事相关的职位。金融类专业的学生要是想在该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最好就是努力去提升自己,不要得过且过,努力成为金融方面的高级应用人才。
上财大四考会计专硕,成绩219,能调剂到哪些学校
调剂,是考研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却是谁也不想碰上这个环节,但是调剂确实帮助很多考生圆了自己的研究生梦,不是说调剂的不如第一志愿的,很多调剂的考生调剂院校和专业也是比较理想的。
所以说,调剂真的很重要,它是你当年考研录取的最后一个机会,除非您第二年再战,直接放弃调剂,这是不建议的做法。
上财一直是财经类考生报考热度很高的高校,真的很受欢迎,我回答该校的问题应该是最多的,如您所说,您的分数219分报考该校的专硕确实无法进入复试,您的判断是正确的,上财2017年的复试分数线是239分,今年维持239分的概率也是非常之大,甚至还要提高一点点。
那么,接下来的调剂我觉得您应该重点关注5个方面的问题:
1、您在考研的时候有没有替代院校作为备选,如果有,重点关注,但是备选院校建议不是财经类的211院校,或者是财经类的普通高校,这样你的调剂成功率才会大;
2、如果没有替代院校,那么不妨考虑一下您想去哪个区域、哪个城市去度过你的研究生生涯?浙江?江苏?还是依然是上海?确定了地域,你的高校目标也就基本上框定住了;
3、如果上述两种情况你都不确定,那么还有第三种方法,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这是教育部指定的调剂网站,你就看有哪些院校会计专硕招收调剂的,看到了就抓紧申请,因为你的竞争者真的很多;
4、第4方法也很简单,您可以看一下,去年会计专硕没有招满的学校列表,这些网上和一些机构都会有统计的,这些院校就是你的目标院校,可以重点关注、重点挑选,因为去年没招满,今年有较大概率有调剂名额。
5、如果上述4种办法都失败了,那么您所要考虑的就是是否二战,如果二战第一志愿的目标院校怎么样选择等等。
加油,天道酬勤!
考研复试环节真的有“黑幕”吗
关于考研复试的“黑幕”,大概有以下三点,概括地讲,可以表述为“三个优先”:
本校生优先,名校生优先,提前联系导师者优先。
先来说说本校优先。
一般来说,复试中都会遇到本校生和外校考研生在一起竞争,同等条件下,导师们会优先选择本校的学生。这里面有感情的因素,毕竟是校友,甚至曾经还给这个学生上过课,正所谓自家孩子自家爱,看着自己的学生在复试中挣扎,看在母校的份上,导师们通常都会拉自家人一把。
再者,考研的话,大家都想考一个更好的学校,很少会去考一个不如本科的学校,这样的结果就是,任何学校研究生最好的生源,其实就是本校生。从这个角度来看,导师们也会优先考虑本校生。
再来说说名校优先。
学校其实也有名校情结,导师要是招到一个来自985院校的学生,至少可以在同事面前吹嘘三天。另一方面,大概率讲,名校学生的素质还是要好一些,毕竟高考分数在那放着,而名校的教学资源也非普通院校可比。
尤其是对于研究生招生来讲,名校的科研条件卓越,本科生就能得到不少科研上的锻炼,招来的学生更容易带,也更具发展潜力。别去埋怨导师们偏心,要是名校和普通学校的学生一样,那大家干嘛还得考名校呢?
最后说说提前联系导师优先。
导师的招生名额是有限的,通常一个教授每年只能招2个研究生。那么,如果他都已经招满了,那么你再优秀,复试表现得再好,也没有机会了。别忘了,早在考研初试之前,教授们已经招了一波保研生。
此外,提前联系导师,可以创造更多和导师接触的机会,让他了解你,发现你身上的优点,可以极大地提升被录取的概率。
平心静气地说,这“三个优先”真的是黑幕吗?
之所以说是黑幕,源自于有的学生把考研初试看得太重要,以为自己考了400分,初试第一就肯定会被录取。拜托,如果初试就能决定一切,干嘛还用复试呢?研究生考试就考四门课,你的400也许准备了三年,而别人的370分也许就只准备了三个月。复试需要评价的,是你是否适合做科研,这个时候,你的教育背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值得指出的是,以上三个优秀,都是指的同等条件下,如果当真实力彪悍,手中握有几篇二区以上的学术论文,自然是所向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