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恩平碉楼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恩平碉楼历史文化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它是我国第35处世界文化遗产,是丰富多彩的广东文化的重要内容。那么,开平碉楼在历史上是什么时候,又是为什么而建起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它的兴起和历史意义。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市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市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更为颓败,开平人民迫于生计,开始大批出洋谋生,经过一辈乃至数辈人的艰苦拼搏渐渐积下了产业。然而到了民国,战乱更为频仍,匪患尤为猖獗,而开平因山水交融,水陆交通方便,同时侨眷、归侨生活比较优裕,遂成土匪四处劫掠之地,制造了无数惨案。据粗略统计,1912年至1930年间,开平较大的匪劫事件约有71宗,杀人百余,掳耕牛210余头,掠夺其它财物无数,曾3次攻陷当时的县城苍城,连县的长竟也曾被土匪掳去。

  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众匪抢劫赤坎地区开平中学,但这次行踪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四处乡团及时截击,截回校长及学生17人。此事轰动全县,海外华侨闻讯也十分惊喜,觉得碉楼在防范匪患中起了作用,因此,在外节衣缩食,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后来,一些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在回乡建新屋时,也建成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宇。开平碉楼就此开始越建越多,越建越成规模。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 开平市 境内,是广府建筑之一,是 广府文化 的代表之一 。

         自明朝 (1368年——1644年) 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

         当地人在面对多次洪涝灾害和匪患侵袭时,发现碉楼非常坚固,有防洪和防盗两项功能,一时碉楼逐渐增多。

        民国元年 (1912年) 到民国十五年 (1926年) 这14年中,匪劫学校达8次,掳教师、学生百余人。其中, 民国十一年 (1922年) 12月众匪伙劫赤坎地区开平中学时,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四处乡团及时截击,截回校长及学生17人。

       此事轰动全开平县,海外华侨闻讯也十分惊喜,觉得碉楼在防范匪患中起了作用,因此,在外节衣缩食,在侨居国请人设计好碉楼蓝图,带回家乡建造,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

    后来,一些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在回乡建新屋时,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恩平碉楼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恩平碉楼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恩平碉楼历史来历 恩平碉楼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