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东周历史人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东周历史人物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东周列国志》,清代长篇小说,冯梦龙、蔡元放编撰。
东周时期英雄辈出、群雄崛起,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很多人物、典故、成语在此书都有记载,人物比如管仲、孙膑、庞涓、吴起、王翦、李牧、苏秦、张仪、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西施、秦始皇……,典故比如烽火戏诸侯、孙武演阵斩美姬、二桃杀三士、伍子胥复仇、商鞅变法、荆轲刺秦王……,成语比如一鼓作气、毛遂自荐、退避三舍、秦晋之好、一鸣惊人、百步穿杨、摩肩接踵、卧薪尝胆、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纸上谈兵、鸡鸣狗盗等等。
《东周列国志》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主要人物有卫鞅、西门豹、吴起、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
《东周列国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这部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 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 称为战国时代。
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小国,而春秋时共有140多个诸侯国。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团结自卫。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周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 。
周考王时,国势益弱,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 。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国借道东周攻打韩国,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 。东周国与西周国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 。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为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周亡。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 。
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剧烈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家学派各自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其它学派,出现了诸子百家的局面。影响最大四大家是儒家代表人物为孔子、孟子,法家代表人物为韩非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墨家代表人物为墨子。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
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
作品:《韩非子》。
周姓是大姓,历史上名人辈出,现从早期开始排序,介绍八位最为出名的名人如下:
1、周仁(?—前469年):姬姓,周氏,名仁。东周第15代天子,前477年—前469年在位,在位8年。周敬王之子。
2、周勃(?—前169年):布衣从高祖定天下,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勃为人朴质敦厚,高祖以为可托大事。高祖崩,勃与陈平定计诛诸吕,立文帝,以功为右丞相。
3、周亚夫(前199-前143):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军事家,汉族,沛(今江苏丰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后死于狱中。
4、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
5、周敦颐(1017年-1073年):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东周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东周历史人物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