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侗家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侗家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一)侗族宗教信仰
侗族是古代骆越的后裔,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现有人口有290多万,主要分布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从事农业、林业生产,是人类古老的稻作民族之一。侗族原无文字,1958年设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从唐至清,中央王朝在侗族地区建立羁縻州、土司制度,社会处在早期封建社会。但是,侗族社会内部多用以地域为纽带具有部落联盟性质的款约来维护社会秩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自己独特而灿烂的文化,其中“鼓楼、大歌、风雨桥”被称为侗乡三宝。
侗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无论是山川河流、古树巨石、桥梁、水井等,都视为有神灵之物,都是崇拜的对象。侗族人相信灵魂不死,有浓厚的自然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生活中以鸡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卜测定吉凶。
(二)萨崇拜
在侗族信仰的多种神灵中,侗族女神“萨”(意为始祖母)最受尊崇,侗人认为“萨”的神威最大,能主宰一切,所以,南部侗区村寨普遍都建有萨坛。
萨坛往往有专人看守,守坛者或世袭,或由卜测产生。每年都进行祭祀、膜拜,从而求得人口的繁衍、生产的丰收、生命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幸福。
“祭萨”是侗族最重要、最隆重、最古老的活动之一。祭萨时全寨男女身穿盛装,在萨坛前踩歌堂,吟唱《萨之歌》,歌颂萨的功德,冀求萨的保佑。
萨神的圣地在黎平的“弄堂概”,又称萨岁山,各地举行祭萨活动,都要到此取圣土。
(三)寨老议事与侗款
侗族村寨过去为管理内务、调解++、加强联防而结款,用“款约”来维持社会秩序,被称为没有国王的王国。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团结平等政策,款社现象不存在,但今侗族民间事务,特别是寨内公益性事务仍由寨老召集各房族族长商议。
居住:侗族住房一般建于田坝边,依山傍水而居,房多为“杆栏”式木楼,上人下畜。侗人喜欢群居,寨子一般均在50户以上,寨中多建有鼓楼。
婚恋:侗人婚恋自由,恋爱时常行歌坐月、以歌传情。很多地方有“偷婚”的习俗,即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双方先订一时间,通常在晚上,男方到女方家悄悄把女方带到家中,就算是女方已嫁到男方了。三天后再要媒人担着礼品去女方家传信、提亲,待女方家同意亲事后,再择日举办婚礼。婚礼则因地区不同而各异,但拦亲对歌必不可少。娶亲当日,女方舅家表哥表弟在女方家门外路口拉上一条插有草标的绳子进行阻拦,与男方娶亲队对歌,不管谁胜谁负,新娘新郎均会备礼赠送。这是打破“姑表亲、心连心”旧俗后表示对新娘外嫁的一种婉惜与尊重。
丧葬:侗人常坦然对待生老病死,有老人的家庭很早就已备有棺材置于房中或禾仓下,老人去逝后一般都先放在鼓楼中,择吉日再入土安葬。停放在鼓楼期间,日夜有人守灵,同时演唱侗族大歌送亡魂。葬礼当日,亲朋好友都前来吊唁送行,主人则用米草系着腌鱼来待客。腌鱼是特为老人葬礼而备的,一般都储了十年甚至几十年。
“月贺”:侗族人逢年过节喜欢“月贺”,即集体做客之意,整个寨子的人到另一寨子去做客,增加节日氛围。“月货”时,主寨成了侗人欢乐的海洋,身着盛装的人们唱大歌、演侗戏、吹芦笙、踩歌堂等,将侗族各种文体活动都在此时全面展示。“月贺”与走亲访友有很大的区别,不重在亲戚间的一般交往,而是以整寨“月贺”为重,是村寨间的一种友好交往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结盟的性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侗家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侗家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