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常平历史文化特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常平历史文化特色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东莞市莞城街道,原名莞城镇,俗称“莞城区”;是东莞市区的组成部分,也是东莞市四个街道之一,位于东莞市北部偏西,地处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北距广州59公里,东南距深圳99公里,距香港140公里。四周与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相接,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2020年辖区土地面积11.1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0.66万人,外来暂住人员7.61万人。2020年,全街道生产总值215.21亿元,同比下降0.5%,比年度目标高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38亿元,同比增长0.6%。近年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教育强镇、东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镇街等称号。

  莞城是东莞的千年文脉所在,也是岭南文化重要发源地。历史上人文荟萃、名人辈出,陈琏、陈伯陶、陈建、罗亨信、容庚、邓白、黄般若、邓尔雅等星光灿烂,可园、象塔街、却金亭碑、容庚故居等熠熠生辉。

  莞城教育优势较为突出,是广东省教育强镇(街道),东莞首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街,现有10所小学和23所幼儿园,已形成“学在莞城”教育品牌。

运城地区,古称河东。今永济市古称蒲坂,传为舜都;夏县古称安邑,传为禹都。春秋时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战国时为魏都。秦于今夏县境置河东郡。新莽改河东郡为兆阳郡,东汉复旧。十六国前秦皇始年间于今垣曲县境侨置幽州,后徙废;于今永济市境置泰州,建元年间改雍州,后秦皇初初年改并州;其间于今永济市境兼置冀州,于今芮城县境置河北郡。北魏于今永济市境置绥化郡。皇始初年并州归治晋阳,在今太原市境。始光年间于今新绛县境置南太平郡。神麚元年(428)改冀州为雍州,改南太平郡为征平郡,河东郡治自夏县徙今永济市境。延和元年(432)雍州改泰州,后废。太平真君四年(443)东雍州治徙今新绛县境。皇兴四年(470)于今垣曲县境置邵上郡。太和年间废东雍州,改征平郡为正平郡,于今夏县境置安邑郡、万荣县境置北乡郡、稷山县境置高凉郡,河北郡治自芮城县徙今平陆县境。孝昌年间邵上郡改邵郡。建义元年(528)于今绛县境置绛郡。

东魏天平初年于今河津市境置龙门郡、永济市境复置泰州、新绛县境复置东雍州。西魏于今平陆县境置北徐州、垣曲县境置邵州,寻废;于今稷山县境置南汾州,高凉郡治徙今河津市境。西魏废帝三年(554)南汾州改勋州。北周废绥化郡,升勋州为总管府,改北乡郡为汾阴郡,于今绛县境置晋州,正平郡治徙今闻喜县境。北周明帝二年(558)泰州改蒲州、东雍州改绛州,于今垣曲县境置邵州、平陆县境置虞州。北周武成二年(560)废勋州,于今芮城县境置永乐郡,绛州治徙今稷山县境。武帝时正平郡治徙今新绛县境。建德五年(576)废晋州。六年正平郡与绛州治徙今稷山县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常平历史文化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常平历史文化特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东莞市莞城区有几个镇 常平历史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