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安福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安福的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吉安烧宝塔的介绍?

吉安烧塔介绍:吉安中秋烧塔习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秋烧塔,是汉民族中秋佳节的传统习俗。而安福县金田乡柘溪村的中秋烧塔,有别于吉安、赣州、粤东、闽南等地。除常见的烧塔外,还有祭月、耍龙灯、对山歌、唱小调等仪程,民俗内涵丰富,节日氛围浓厚,别具一格。安福中秋烧塔始于明末清初,至今300余年。

  元朝未年,社会动荡,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蒙族统治者,为了敲骨吸髓,严格管理++,规定五户一甲,甲长必为蒙人。各级达鲁花赤沆瀣一气,狼狈为0。甲长仗势欺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甚至连科举考试也分为蒙古人、色目人、++几等。相传:有一++穷书生,对蒙族统治强烈不满,为了排解心中郁闷,每天写三张字条,发泄对蒙族统治者的愤恨。不知不觉十年寒窗中,写下的字条装满一大箱。一天先生发觉了书生的秘密,拿起字条一看,上写着:“八月八,烧宝塔,杀家鞑(蒙古人)”,吓得魂飞魄散,急令书生将字条烧毁。书生无可奈何地将字条倒在地上,准备点燃,突然一阵风将字条吹得无影无踪。不久,各地都从天而降写有“八月八,烧宝塔,杀家鞑”的字条,朱元璋一看时机成熟,以猛火为号,举行起义,推翻了元朝统治。

  因为蒙古人的帽顶子像宝塔,火烧宝塔,就是火烧++,送走瘟神。为了纪念推翻蒙族统治,百姓年年举行烧塔活动。

  柘溪村刘氏先祖在外做官,于明末清初,带回此俗,至今300余年。

  中秋烧塔是为纪念++八月八烧火为号,举行起义,推翻元朝统治而形成的习俗。早年,安福东北乡等不少乡村在中秋这天,还有摘下嫩南瓜,插上香,用竹杆撑起老高,口喊:“八月八,火烧鞑,养猪只只大……”的奇怪风俗,当为史上民间百姓表达对元朝统治者的切齿痛恨之情的沿续。后人们将八月八烧塔与八月十五中秋节合并,成为中秋节的节日民俗项目之一。烧塔、祭月同时进行,以取红红火火、赶走瘟神,岁岁平安、迎来太平之意。

江西的风俗50字?

江西有哪些风俗习惯有:

“妆古史”,赣州市宁都县·田头镇。宁都县田头城隍庙元宵“妆古史”活动,已延续近400年。

“吃新节”,吉安市安福县·柘田村。吃新节又称尝新节,是安福县特有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节日,吃新,源于周代。

“竖神灯”,南昌市南昌县·向塘镇。向塘‘灯棍节’兴起于明朝洪熙元年当地胡氏家族,后传入邓氏,是南昌县地方民俗之一,俗称‘竖神灯’。

“晒红节”,宜春市·铜鼓县。“六月六,晒红绿”。7月21日,农历六月初六,西向“晒红节”在铜鼓县三都镇西向村举行。

“甲路抬阁”,上饶市·婺源县。婺源甲路抬阁,又称飘色、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和彩亭,是我国流传千年的民俗。

“牛带茶灯”,萍乡市·上栗县。牛带茶灯是上栗地区特有的年俗娱乐文化。元代开始,每逢春节,来自上栗最西边的一个村庄水源村的牛带茶灯艺人们便走村串户,登门表演,为人们送吉祥、送祝福。

“祈莲神”,抚州市广昌县·赤水镇。广昌是驰名中外的白莲之乡,有1300多年的种莲历史。在广昌县赤水镇大禾村有座“莲神太子庙”, 庙里供奉着“莲神七太子”塑像。

“一圣仙娘花灯节”,九江市·修水县。一圣仙娘花灯是九江市修水县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

“瓦子灯”,鹰潭市。烧瓦子灯是鹰潭地区中秋节的传统风俗。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每个城乡都会在空地上垒起高高的瓦子灯。

马回岭庙会,九江市·九江县。始于清朝末年的马回岭庙会,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就是指马回岭镇境内的面阳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福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福的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吉安烧宝塔的介绍 安福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