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吃腊肉吗?
吃,广西人也是人,也喜欢吃腊肉,只是和云贵川等省份做的有些不同。每年农历大寒过后,广西人便开始做腊肉,腊肠等腊味,为年货做准备,这是广西人的传统习惯,特别是老一辈人,对其有种割不断的情结,云贵川人做腊肉喜欢熏肉,广西人做腊肉喜欢凉晒。
广西为什么那么多节日?
壮族的风俗习惯集中地体现在各种节日活动上。他们几乎每一个月都有自己的节日,加上各聚居点自己的特定节日,壮族人民的节日,可谓接二连三,不停不断。这些节日活动,从内容看,有预祝新年大吉大利的,有喜庆耕种开始、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有慰劳牲畜或农田劳作某个阶段胜利完成任务的,有欢庆好收成的,有纪念祖先和其他历史、传统人物的,也有其他特定好日子的。
节日一到,家家户户杀鸡宰鸭,或者烹猪煮羊,用糯米做成五色饭、米花、糍粑、汤圆或粽粑,一家团圆,同餐共饮,而且还要请客走亲,充分体现了壮族人民热爰生活,创造生活的良好愿望和感情,体现了壮族人民团结互助相爱如宾的高尚品德,也反映了壮族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多神 (金、木、水、火、土等等方面)保佑的美好愿望上。
与此相关联,壮族的节日活动形式就更十分多彩。供祭祖先,给先人坟幕、寺庙或“泰山”神烧香扫祭,舞狮、舞龙、舞狗、舞猫、舞公鸡、舞春牛,拜年祝寿,给房屋、社庙、大树、大石、大山贴红纸,或者++坐龙灯会、装古事、坐歌堂、对歌等等都是从当地实际习惯出发,表示自己的信仰、愿望、情绪和追求。
因为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所以民族节庆日很多。按农历来分,广西每个月都有节日,正月有春节和气宵节,二月二龙抬头,三月清明节丶三月三,四月四月八节,五月端午节,六月有六月六节,七月有中元节,又叫七月十四鬼节,八月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有九九重阳节,十月有瑶族盘王节,到了年末有冬至节丶灶王节等,真正属于广西特有的官方节假日只有每年的壮族三月三节假日,法定假日2天。
广西梧州都有什么民俗特色?
(1)饮食习俗文化
梧州面靠西江水,与粤、港、澳毗邻,市井繁华,饮食文化繁荣。不仅酒楼饭馆的佳肴丰富多彩,而且大街小巷的风味小吃也品类繁多,在广西长期流传着“食在梧州”的说法,有着独特的饮食习俗文化,茶文化、小吃文化、酒文化,以及满月酒,周岁酒,老人长寿大寿礼仪宴席酒文化等。
(2)节会文化
节日文化习俗在梧州是影响深远的民俗事象,是传承比较集中的地方文化,特别是在梧州这一水文化风情浓厚的城市,许多节会文化都彰显着水的特性。春节阖家团圆,元宵花灯节,三月三“炮节”吃黑米饭的习俗,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节“拜七姐”和“贮存七月七水”的习俗,端午节“龙舟竞渡”,冬至有“冬至大过年”的节日习俗,重阳节登高爬白云山等重大节日习俗保持着千百年来长此以往的民风元素"。
(3)戏曲、民歌文化
粤剧是岭南地区重要的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粤方言地区。而梧州是粤剧发源地之一,粤剧文化在这一座古城里盘滚错节,根深蒂固。梧州粤剧在上世纪30-40年代早已是响誉粤港澳,多少名艺人在梧州开班直到今天由梧州粤剧团演出的优秀传统剧目《女驸马》《孟丽君》、《双结缘》、《百鸟衣》、《罗汉钱》等,一直深受梧州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和欢迎”。
梧州地处三江水口,水上定居的渔民及往返运输的船户甚多,他们历来被成为“蛋家”或者“蛋户”。“蛋家”人唱的歌谣独具一格,腔调叫“咸水歌”,有著名的民歌《撑船歌》、《堂迅谣》、《滩路歌》等,渔民们用歌声唱出生活习俗特点、反映四季渔汛,内容丰富多彩,情调优美动人。“牛娘戏”也称作“牛戏”地戏或长衫戏,是岑溪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地方戏,牛娘戏是在当地民间歌舞“ 舞春色”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每年春节前后,当地群众自发开展迎春活动,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牛娘戏中有说、有唱,娱乐性很强,深受当地农民喜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西冬至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西冬至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