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古称?

川江、涪水。长江在涪陵段,是川江比较宽阔的一段,水运比较发达,涪陵居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地,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有渝东门户之称,涪陵区特产主要有涪陵榨菜、涪陵红心萝卜、涪陵油醪糟等;名胜景点主要有白鹤梁、武陵山大裂谷、白鹤森林公园、大木花谷、816核工程等。

涪陵在古代称为枳、涪州。

涪陵属重庆辖区,位于重庆中部,三峡库区腹地,地处长江与乌江交汇处。

涪陵面积2900多平方公里,人口111万,是全国知名的榨菜之乡,涪陵榨菜闻名全国,几乎成了榨菜的代名词了。

涪陵文峰塔的历史与故事?

涪陵文峰塔又名“白塔”,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东约数千米处长江南岸,今江东街道办事处黄角嘴居委刘家山山脊上,山下近千米处的长江岸边有已建成的涪(涪陵)丰(丰都)公路和在建的涪丰高速公路、渝(重庆)利(利川)铁路经过。据记载,早在明代的今址上修建有木质塔,后在明末烽火战乱之中被毁掉。现人们看到保存较为完好的文峰塔为特制青砖砌成,因塔身用石灰作为涂料被涂为白色,当地人多称其为“白塔”。1984年,白塔被列为涪陵市文物保护单位。

现为砖石结构,每层塔壁转角等处以长约0.8米、宽约0.08米的“铁扁担”铆连夹固的涪陵文峰塔,动工于清同治十年(1870),之后于同治十三年(1874)竣工。塔立于刘家山山顶的四重台基之上,离地有3米多高,每重台基直径不等,总占地面积近900平方米。塔平面为正八棱形,共9层,底层每面长4米,顶层每面长1.1米,加上塔的佛刹顶及基座等总高40余米。人们可沿塔内每层盘旋而上石级到达各层。其中,从第一级台基到达顶层观景处,共有有140余步石梯(塔内132步石级)。同时,游人还可通过二层起每层开的拱形小窗,观东西南北四面塔外风景。

塔第一层平胸周长30余米,以上各层迭涩为檐,各层转角处檐下塑有龙头、兽头、人像等图案,塔顶为铜质串珠形尖顶。塔底层正西开石质拱门一道,高逾2.5米、宽约1.1、厚1.24米。各层中间设有神龛,供祀文昌、关圣、山王、雷神等。其中,底层神龛石拱门上镌刻有时任涪州知州濮文升所写对联一副。横额为“贵相腾辉”,上下联为“大雅广扶持一柱擎天开泰运;斯文++宰三台立地庆升华。”在进入底层塔门左边内北壁上嵌有濮文升撰、夏寿昌书的题名为《涪邑文峰塔记》的石刻碑一块,介绍了重建此塔经过。

涪陵是谁的别称?

周朝叫枳县,汉朝称涪陵,晋遍称枳县,北周称汉平,隋朝称凉州,唐朝称涪州,宋朝称夔州,元、明称重庆,清朝再称涪州,1912年中华民国城里后又改称涪陵。曾经是巴国祖坟的所在地,所以名字中就首先有一个陵墓的“陵”字,又因为极目远眺中清澈如镜的乌江一度叫做涪水,所以从汉代开始就叫做涪陵

枳平的别称。

涪陵是重庆市属的一个区县行政区。位于长江涪陵段,是贵州省的乌江流至涪陵,在这里汇会入万里长江。涪陵是榨菜之乡也是一个旅游城市,涪陵西邻长寿区,东连丰都县,南临南川区和武隆县,是重庆旅游城市群里东南方向的中心城市,也是进入湖北省,湖南湘西州及贵州省的交通中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长江涪陵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长江涪陵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涪陵文峰塔的历史与故事 长江涪陵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