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是什么意思啊?
邓公,《汉书》作“邓先”,汉朝城固人,多奇计。七国之乱,邓公为谒者仆射,上书言军事,谒见汉景帝,说出汉景帝不应杀害晁错。
“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汉景帝拜邓公为城阳中尉。建元年间,汉武帝招贤良,公卿言邓公,当时邓公免官,起家为九卿。一年,谢病免归。其子邓章在诸公间以修黄老之言。
汉景帝时城固人,善于出谋划策,汉景帝时任谒者仆射。邓公在汉武帝时被免职之后,建元年间汉武帝招揽人才,被所有公卿推荐,官直九卿,一年后托病免职回家,他的儿子就是邓章。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也常被人敬称为邓公。
答:意思是,一个姓邓的人。邓公也作邓先,汉景帝时城固人,汉朝著名官员。
称呼人时姓后面加个“公”是为了表示尊敬,“公”原是官职和爵位,就是王公大臣的意思,后来官方及民间用来称呼德高望重和权威的人,是尊称。
邓公,《汉书》作“邓先”,汉朝城固人,多奇计。七国之乱,邓公为谒者仆射,上书言军事,谒见汉景帝,说出汉景帝不应杀害晁错。邓公在汉景帝时任谒者仆射。汉武帝初年时被免职,建元年间被公卿推荐再次入朝,后官至九卿。邓公善于出谋划策,精通黄帝、老子的学说,在当时的王公大臣中很有名望。
你的姓氏古代历史上出过最有名气的人是谁?
杜姓历史名人:
1.杜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汉代书画家,汉章帝时曾为齐相,以善章草知名,与崔瑗并称“崔杜”。
2.杜诗:河南汲县人,汉代著名廉吏,是汉光武帝刘秀的近臣。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即水力鼓风机),冶铁铸农具,比欧洲早一千一百多年,他治池陂、开田园,发展农业生产。时称“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
3.杜康:相传是周代善於酿酒的人。《汉·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4.杜密:河南省登封人,东汉名臣,曾任北海相、尚书令、河南尹,时人称其为“天下良辅”。
5.杜林: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治有《古文尚书》,长于文字学,撰有《仓颉训纂》、《苍颉故》等。
6.杜畿:曹操的高参,为统一北方作出了重要贡献。 杜预:京兆杜陵人,西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征南大将军。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
7.杜杲:北周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
8.杜甫:今河南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称为“诗圣”、“诗王”,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9.杜佑:京兆杜陵人,唐朝史学家,编《通典》二百卷,是中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官至宰相。
10.杜环:《通典》作者杜佑的族子,生平不详。《经行记》作者。唐中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天宝十载(751),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与大食军战於怛逻斯(今苏联哈萨克江布尔城附近),唐军大败,被俘甚众,杜环从军在营,被俘往亚俱罗(今伊拉克巴格达南库法),后於宝应元年(762)附商船回到广州。著《经行记》,记述其在被俘时期的经历及见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赞美城固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赞美城固历史人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