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毕节,龙场营邓文宣的历史?

邓文宣是贵州省毕节市龙场营的一位历史人物。他是明朝末年的抗清义军领袖,也是贵州地区抗清斗争的重要人物之一。

邓文宣出生于明朝末年,他在贵州地区组织起义军,抵抗清朝的统治。他以勇猛善战、善于组织和领导部队而闻名。在他的带领下,抗清义军在贵州地区展开了顽强的抵抗,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威胁。

然而,由于清朝军队的强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邓文宣的抗清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他在抗清斗争中英勇奋战,但最终被清朝军队击败并被俘。据传,他在被俘后被处死。

邓文宣的历史地位在贵州地区具有重要意义。他代表了贵州人民对外来统治的反抗精神,他的抗清斗争也成为了贵州地区历史上的重要篇章。他的事迹也被后人传颂,并成为了贵州地区的英雄人物之一。

古代贵阳叫什么名字?

筑、金筑

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延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故简称"筑",也称"金筑", 别名"林城"、"筑城",素有"避暑之都"之美称。古称: 倮(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成帝汉平年间(前28年))、晋乐县(东晋313年)、矩州(唐)、贵州(宋)、贵州行省(明)、贵阳府(隆庆三年(1569年))、黑羊箐、金筑司等。后因贵阳处于贵山之南(今关刀岩),古代山南为阳,故赐名贵阳。

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明末,贵州布政司领贵州宣慰司及贵阳、安顺、平越3军民府并都匀、黎平、思州、思南、铜仁、镇远、石阡7府。清代前期,贵州的行政建置有较大的变化。雍正五年(1727年),将四川所属遵义府及其所属各县改隶贵州,同时,将毕节以北的永宁全境划归四川,将广西红水河、南盘江以北之地置永丰州,与广西的荔波、湖广的平溪、天柱一并划归贵州管辖。至此,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清末,贵州建置设有12府、2直隶厅、13州、13厅、43县。

贵阳市小河镇的由来?

其实,这是和历史发展有关系的。首先,小河这个名字起名在先,小河地区的其他道路命名都在现代,所以,彼此并没有什么直接关联。其次,小河这个名字也不是毫无缘由就叫起来的,而是源于旧时当地的一条河流和一座桥。

小河地区原先只是一个很小的村落,据(清朝道光年间的)《贵阳府志》记载:“小河桥,在城南十里,其东三里至小罗解,南二里至小珠砚,西二里至中堰寨,北八路至朝阳洞。居民三十余户,市中曹司场,去场五里有小河自花仡佬来,下流经四方河,会于南明河。”就是说,在清朝时期,小河地区只有一个寨子,寨前有条来自花仡佬也就是花溪的小河往西流去,经四方河后注入南明河的上游河段,这条小河把过去的贵阳城同中曹司拦腰隔断。为方便行走,人们就(在现在的四十四医院前面)修了一座单孔石桥。老百姓把这座桥喊叫小河桥。这里原本只有三十几户人家,买卖东西都要到中曹司去。

看来,“小河”并不是指南明河的一个河段,而是流入四方河的一条小溪,因水量不大而称小河。

小河原来的范围很小,北起小河桥,南到现今贵州柴油机厂,西抵小黄河,东抵黄河路。像小罗街、大坡、大寨、珠显等村寨,那个时候都不属于小河的范围。

四十四医院

新中国成立后小河才通公路,1954年中国人民+++第四十四医院迁到小河,这里才开始有了工业企业。以后,黔江机械厂、贵阳轴承厂、电力器材厂、华阳电工厂、贵阳电机厂、柴油机厂、贵阳纱厂等企业陆续迁到小河,形成了小河工业区。1993年在小河建立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当时的花溪区小河镇和南明区小河街道办事处合并,升格为贵阳市所辖的小河镇。2000年,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如今归于花溪区管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贵阳清代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贵阳清代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古代贵阳叫什么名字,贵阳清代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