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苏武故事概括?
屈原(约前340一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个学识渊博、目光深远的政治家,屈原在担任大夫和左徒期间,心系苍生社稷,力主改革朝政、联齐抗秦。
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势力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上官大夫等人的妒忌、诬陷,最终导致与楚怀王的疏远,两次遭到流放,被逐出郢都。但他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希望楚怀王和后来执政的顷襄王召回自己,为国尽力,最后在楚国郢都被秦国将领白起攻破之后,他不忍心看着祖国灭亡,投汨罗江自尽。
苏武牧羊讲的是汉武帝时代,西汉大臣苏武在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以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屈原沉江故事概括?
屈原受楚怀王的任命,重视对贤臣才士的任用,坚定实施依法治国。屈原的这次变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许多旧贵族因为此次变法利益受到损害,大家都对屈原心怀仇恨,都等待着时机破害他。后来挑拨的人多了,楚怀王便对屈原渐渐疏远,最后在奸臣的谗言下,楚王撤掉屈原官职,先后流放到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楚怀王客死他乡,悲愤交加的屈原怀抱大石投汩罗江++身亡。
屈原列传讲了多少件事?
《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记叙了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休戚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
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绌、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
第一部分以评介《离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心系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
屈原与沅陵的故事?
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故事与沅陵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传,屈原生于战国时期,他出生在楚国的沅陵(今湖南省岳阳市),因此他常被称为“沅陵子”。
屈原是楚国的一位重要官员,他为楚国做出了很多贡献,提出了许多政治和军事上的建议。然而,由于楚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阴谋诡计,屈原遭到了排挤和陷害。
最终,屈原被流放到了沅江之滨,他在那里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光。据传说,屈原在沅江流泪写下了著名的《离骚》一诗,表达了他对祖国楚国的深情和对流亡生活的痛苦。这首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屈原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命运,也反映了战国时期楚国政治黑暗和社会动荡的背景。他的悲剧遭遇和才华横溢的诗文才能,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传世之才和爱国英雄。
当年,屈原获罪于楚顷襄王,遭受第二次流放。在流放途中,他不停地问天问地问宇宙,把种种问题和牢骚诉诸于笔端,这就是他给后人留下的《天问》与《离骚》。但沅陵的民风民俗,让他感受到另外一种精神境界。特别是沅陵一年一度的端阳龙舟大赛,更是让他从中吸取一种奋发向上、昂扬激越的勇气和力量。
这次放逐,他在沅陵及古时属沅陵管辖的今辰溪、溆浦一带生活了三年,对沅陵一带的巫傩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搜集、研究与整理,为后人留下了反映古沅湘文化现象的《九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屈原所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屈原所处历史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