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青瓦冬暖夏凉起源商周制作过程超级复杂?
“从黏土到青瓦,是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成熟的手工艺。通过多年的经验, 掌握窑炉条件、黏土颜色等。”陶继南告诉记者, 要成功制作出青瓦要经过数道复杂的工序。 在传统青砖青瓦的制作过程中, 选择有一定黏性的土, 一般以塘泥为佳。 按一定比例加入酸白泥进行调配。和泥这道工序,用人脚或牛脚踩踏两小时左右, 增加泥土的黏性。 随后就是制作砖瓦生坯,要搭起一座扇形的泥台,一边转动瓦桶一边用铁制的刮片沾水上下刮平泥坯, 最后把泥坯从瓦桶上脱离下来。 撒上经过筛选的清水砂,自然晾晒风干,掰开就成了生瓦坯。
“接下来,要把生砖瓦坯子由里而外呈椭圆形, 整齐的摆放在窑内、 密度适中, 用泥巴封死窑门,这样窑就装好了。先用小火烧七至八天,再用中火烧四至五天,最后用大火烧十至十五天, 使其在窑内充分烧制, 直到其颜色火红如赤。”陶继南说,最后一步是下水,也称水雾。要在短时间内,让水经过窑顶的平台通过这根铁棒渗入窑中, 通过水火在窑内交融, 起到转色的效果。 砖瓦的成色、质地要看水火交融的程度,封窑十天左右, 砖瓦呈现青黑色便可破窑门。
经过层层工序, 青瓦便制作完成,精心历练出来的青砖青瓦,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历史的积淀。
形容屋檐青砖的古诗?
1、《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宋代:陈克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白话译文:
绿草丛生的围墙,环绕着长满青苔的庭院。庭院中日色融融芭蕉叶儿卷。蝴蝶在台阶上翩翩起飞,帷帘在微风里自在飘垂。
白玉的帘钩上一双燕儿低语呢喃,井垣的四周杨花柳絮飘旋飞转。几处传出簸钱为戏的嬉闹声,绿窗里正做着淡淡的春梦。
2、《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金朝:刘迎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白话译文:
离恨啊常常萦绕在分手的杨柳前,梦魂啊总是忘不了美人庭院中那雪白的梨花,记得自己官微职冷时身穿青衫妓院中曾得到她的赏识,一直玩到月色西斜才跨马沿着归路返家。
美人啊常常在翠镜中照着自己憔悴的颜容,两袖上沾满了相思啼哭的泪花,当年醉后舞墨题诗红墙之上,美女仿效前人在题诗的壁上笼上碧纱。今日重新相逢说不尽平生心事,无限情思全都凝聚在传情的琵琶。
3、《绮怀》清代: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白话译文:
我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箫,银河红墙对我来说是那样的遥远。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为了谁在风露中伫立了整整一夜呢?
缠绵的情思已尽如抽丝的蚕茧,宛转的心已经像被剥的芭蕉。回想起她十五岁时在那月圆之夜的情景,可叹我手中的这杯酒竟已无法消除心中的忧愁。
青砖和青瓦的尺寸一般是多大?
青砖主要规格有:60×240×10mm、75×300×120mm、100×380mm×120mm、100×400×120mm、200×400mm×50mm、240×115×53mm、400×400×50mm。 青瓦主要规格有:30cm×24cm、24cm×20cm、20cm×18cm。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青砖青瓦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青砖青瓦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