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失信的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失信的历史故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一、词语:
一言九鼎 言而有信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金口玉言 赤诚相待 信誓旦旦
二、典故:
1.曾子杀猪
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2.《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3.商鞅“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食言而肥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该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公宴于五梧,武伯为祝,恶门重曰:‘何肥也?’公曰:‘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欲酒正乐。’”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食言而肥”。
春秋时期,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为人别的地方还行,但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个儿说过的话不算话,出尔反尔,鲁哀公对此非常不满。
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也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总是表现得闷闷不乐,这是因为素来与他不和的一位叫郭重的大臣也参加了这次宴会。要说这个郭重,在鲁国可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他是鲁哀公最宠信的大臣,虽然他长得胖胖的,也不是非常有本事,可鲁哀公看他就是顺眼,他那胖胖的样子在鲁哀公看来也是忠厚老实的表现,怎么看怎么觉得他憨态可掬。这让孟武伯十分嫉妒,凭什么郭重就能得到哀公的宠信,而自已却总遭人冷眼呢?他越想越气,真想一走了之,但是国君设宴怎能随便离席呢?看着胖胖的郭重,他左思右想,想到一个羞辱郭重的办法。他就对郭重说:“郭先生近来可好啊?看您的脸色真是越来越好,您每天吃几碗干饭呀?真是越来越胖了啊!”那个郭重总为自己身体肥胖、行动不便而发愁,今天忽然有人提起自己最忌讳的问题,而且还是在国君的宴会上,这真让他又气又羞,心想:怎么有人敢在国君面前出自己的丑,自己身上所谓的缺点经他这么—说,岂不是更引人注意?就在郭重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鲁哀公为他解了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失信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失信的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