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的发明时间和条件和影响?
1、时间
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2、条件
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3、影响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后来又经北非传到欧洲。造纸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造纸术是怎么发现的?
最早的造纸术是由我国东汉和帝时的蔡伦发明的。 他吸取前人造纸的经验,创造性地用麻头、破布、树皮、破渔网等作原料来造纸。
这大大降低了纸的成本,同时方法简单易行,故而很快普及到全国。
史书上,把他看作是纸的发明人,实际上,早在蔡伦之前就已出现了纸。蔡伦的贡献在于改进前人的造纸术,功绩也是很大。
造纸术的由来和演变?
在东汉末年元兴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他用树皮、麻布及敝布、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之前用于书写的有羊皮、竹简等,当然也有纸,但造价过高,难以普及。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时期于汉朝西汉时期,改进时期于汉朝东汉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造纸术首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随后传到了日本。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朝鲜和越南就有了纸张。朝鲜半岛各国先后都学会了造纸的技术。纸浆主要由++、藤条、竹子、麦杆中的纤维提取。大约公元四世纪末,百济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了造纸,不久高丽、新罗也掌握了造纸技术
蔡伦是东汉桂阳(今湖南郴县)人,他从小到皇宫去当宦官。在他做尚方令期间,因为监督制造宝剑和其他器械,经常和工匠们接触,于是就和他们一起研究改进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废渔网为原料造纸。他把这些原料铡碎,放在水里浸渍相当时间,再捣烂成浆状物,薄薄地摊在细帘子上,干燥后,帘子上的薄片就变成纸张了。这种纸体轻质薄,原料好找,价钱便宜,可以大量生产,受到人们的欢迎。东汉元兴六年(公元105年),蔡伦把这个重大的成就报告朝廷,东汉和帝通令全国。从此,他的造纸术很快在全国推广开来。因为蔡伦曾经当过“龙亭侯”,人们便把他发明的纸叫“蔡侯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发明造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发明造纸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