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历史?

中国的彩陶艺术历史悠久,早在八千年前就有彩色陶器。从那时以后,我国的彩陶在持续的工艺改进中得到进一步发展,西部边远地区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中国彩陶从兴起、繁荣到萧条,经历了约四千年之久的历史,形成了一部完整有序的彩陶制做工艺发展史。

中国彩陶的分布地域十分广阔,从南至北,横贯岭南、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大草原;从东至西,横跨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由东海之滨纵横中原大地、陕甘青地区远至新疆天山南北;东南坻达福建、宝岛台湾、广东沿海;西南至川藏地区。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到处盛开着彩陶艺术绚丽的奇葩!

中国在远古时期,就生存有不同的民族和部落,由于文明和地域的差异,形成了繁花似绵、异彩纷呈的彩陶文化。大地湾文化“一画开天”托起了中国彩陶的霞光;仰韶文化侧以宽广的胸怀,蕴育出半坡、庙底沟、马家窑等类型为代表的系列文化体系。以上这些文化类型,还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彩陶文化的全部内涵。全国各地在彩陶发展的过程中,共同存在着三十几个地方类别,以其本身特有的纹式体现出各自的文化内涵,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彩陶的文化内容。

灿烂的中国彩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杰出的制做工艺成就和其宝贵的文化内涵,在世界人类进化史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甘肃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甘肃新石器时代文化以丰富的彩陶为特征,迄今为至出现了距今约8000年以来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彩陶,它经仰韶、马家窑、齐家、四坝、辛店、沙井等文化,一直延续了5000多年,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彩陶发展史。特别是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达到了彩陶艺术的巅峰,代表着中国彩陶艺术灿烂辉煌的成就。

仰韶文化陶器文化的显著特征是?

一、半坡型

半坡类型集中分布在渭河中下游地区,南达汉水中上游,北及河套,东至豫西、晋南,西到陇东。具有类型特征的陶器有直口弧壁圜底或平底钵、卷唇斜弧腹或折腹圜底盆、平唇浅腹平底盆、直口尖底瓶、蒜头细颈壶、侈口鼓腹平底罐、小口细颈大腹壶、短唇敛口斜直腹或鼓腹小平底瓮等。

特点:纹饰主要有绳纹、线纹、弦纹、锥刺纹、指甲纹和彩纹等。彩陶纹样简单朴素,以红地黑彩为主,少数为红彩,母题有鱼、鹿(或羊)、蛙、人面等动物纹,少量植物枝叶纹,以及由直线、横条、三角、圆点、波折等组成的几何图案花纹。

二、马家窑型

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马家窑、半山、马厂等类型。马家窑类型产生于距今5800年至4800年之间,半山类型产生于距今4800年至3800年之间,马厂类型产生于距今3800年至2800年之间。

特点: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绘制中以毛笔作为绘画工具、以线条作为造型手段、以黑色(同于墨)作为主要基调,奠定了中国画发展的历史基础与以线描为特征的基本形式。

三、庙底沟型

庙底沟类型存在的时间长达1000年,以豫、陕、晋三省为中心,分布在东至泰岱,西至湟水,北至河套,南至淮汉,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它富有特点的彩陶的传播,更是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大潮。

特点:彩陶数量较多,颜色黑多红少,全为外彩而无内彩,纹饰主要有花瓣纹、钩叶纹、涡纹、三角涡纹、条纹、网纹和圆点纹等,亦有动物纹饰。这些纹饰交互组成,并不均匀周整,也无一定规律。磨制石器以石铲较多,骨器出土较少,种类也显得简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临洮陶艺的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临洮陶艺的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彩陶历史 临洮陶艺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