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历史故事?
1400多年来,法源寺不但成为了京城的一座地理坐标,更是一座文化坐标。无数文化名人来过法源寺,留下大量人文遗迹。2001年,法源寺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源寺位于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西砖胡同西侧。这是一座古老的寺庙。它的历史甚至超过了北京城的历史。法源寺始建于645年(唐太宗贞观十九年),而北京城的前身元大都,最早在1267年(元朝至元四年)才开始营建。法源寺比北京城早了600多年。修建法源寺的人,是唐太宗李世民。
645年2月,李世民亲自率领大军从洛阳出发,远征高句丽。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唐朝军队多次取得胜利。可是,由于战事拖得太久,战线拉得太长。转眼到了冬季,高句丽气候变得异常寒冷。唐朝军队难以适应当地气候,再加上粮草难以为继,只好班师回朝。李世民回师途中经过幽州时,下令在幽州东南部修建一座寺庙,哀悼阵亡将士。寺庙赐名为“悯忠寺”。不过,4后的649年,李世民病逝时,这座寺庙还没有修建完工。直到696年,悯忠寺才修建完成。悯忠寺断断续续修建了几十年,规模很大。在悯忠寺里有一座悯忠阁,供奉着捐躯将士们的牌位。《天府广记》卷38记载:“悯忠高阁,去天一握。”由此可以想象悯忠寺的雄壮巍峨。
1400多年来,悯忠寺经历了无数风吹雨打,见证了众多历史事件,被誉为“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
为什么每个县都有一座塔?
塔有的是用来气象观测,有的只是一种旅游观光,中国城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象征着步步高升!
中国最早的塔
河北省南宫市有一座世界闻名的宝塔——-普通塔。始建于东汉(公元67年),15年永平十五月十五日竣工。它有1900多年的历史,比河南洛阳的白马寺塔早一年。
这座塔是一座9级八角实心砖塔,高33米,底层直径5米。每一级塔的屋檐都出来了,屋檐下倾斜着一个斗拱。住友大厦南边有一扇门,直达塔中心,塔中心下有一口砖井。砖井的东、西、北三面各坐着三尊石佛。这种建造佛龛的方式很少见。
在漫长的风雨侵蚀岁月中,普通塔由魏(三国)、唐、宋三代重修维护。明朝嘉靖十五年维护期间,筹集了大量资金,开始大规模建设。这座塔是按照明朝的建筑风格翻修的。
1966年邢台地震,塔顶抖落三尊铜佛,皆为红铜菩萨造像。最大的是观音菩萨,高41厘米,重8.25公斤。观音菩萨安详地坐在“海天佛国”(东海小岛普陀山)的海岸上,手持佛经,念经,佩戴佛珠,一脚蹬海岸,一脚蹬莲花,一脚伸海。
背面刻有铭文:“永平十五年十五日,太和元年五日重修海僧,嘉靖十五日重修……”
“朴通”这个名字来源于佛经《妙法莲花经+++菩萨普门品》的解释:“朴通以周朴为义”。佛教的“普度”,是指对众生表现出大恩大德,慈悲为怀。“童”是朱的颜色。东汉时,皇后居住的皇宫涂有朱色,称为“同亭”。因塔后普通寺供奉菩萨,塔身、寺身均为朱色,采用“通”字,故塔名“普通塔”。
中国古代塔有哪几种形式?
达摩全名叫什么?
菩提达摩(通称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生于南印度,婆 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梁普通年中,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 从这里北行至魏,到处以禅法 教人。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 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 达摩抵魏,游嵩山少林寺,在那里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他为壁 观婆罗门。 随着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达摩逐渐成为传说式的人物。 达摩晚年的事迹,各传都未明确记载。后人传说他遇毒而逝,葬 于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县),但又传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遇达摩于 葱岭。达摩手携只履翩翩独逝。所以又有“只履西归”的传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洛阳宝塔历史故事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洛阳宝塔历史故事简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