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的历史讲解?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
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
据传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徐氏,其子孙后亦衰落。
明崇祯四年(1631)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园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换频繁,乾隆初,中部复园归太守蒋棨所有。
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进驻苏州,拙政园为忠王府,相传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见山楼为其治事之所。光绪三年(1877)西部归富商张履谦,名“补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一代名园得到了保护修复,并于1952年正式对外开放。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名“横山乡草堂”。后来,清朝乾隆年间,由苏州知府刘墉购买,改建成为私家园林,取名“拙政园”。拙政园占地面积约5.2公顷,是苏州古典园林中规模、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拙政园的由来及变迁史?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
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
据传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徐氏,其子孙后亦衰落。
明崇祯四年(1631)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园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换频繁,乾隆初,中部复园归太守蒋棨所有。
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进驻苏州,拙政园为忠王府,相传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见山楼为其治事之所。光绪三年(1877)西部归富商张履谦,名“补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一代名园得到了保护修复,并于1952年正式对外开放。
拙政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当时这片土地上是一座私人花园,主人名叫圻。圻是明朝官员,他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庭院,命名为“颐和园”。后来,圻的孙子士禛继承了这座庭院,并进行了扩建和改造。
士禛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位官员,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小山,名为“拙政山”,并在山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名为“拙政亭”。因为士禛是一位政治家,他在这里写下了许多有关政治和治理的著作,因此这里也被称为“拙政园”。
拙政园历史文化特点?
拙政园是中国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历史文化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源于明代文化:拙政园最初是明代大臣、诗人王选所建,其园林设计和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明代文化的特点。园内的建筑、山水、植物等都展示了明代园林的艺术风格。
2. 宫苑式园林:拙政园是宫苑式园林,园内有许多精美的建筑和景点,如翠莲书院、太极洞、砚池、苏州博物馆等,园林的设计风格宏伟、精巧,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高超工艺和美学追求。
3. 诗词文化:拙政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赞叹和游览。很多文人在拙政园游览时,都会写下诗词留念,园内翠莲书院也是文人雅集的聚集地。
4. 水乡文化: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内,周围环绕着小桥流水、古镇街巷等充满水乡风情的景观,园内的水景、假山、亭台楼阁等都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文化特色。
综上所述,拙政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其历史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源于明代文化、宫苑式园林、诗词文化和水乡文化等方面。拙政园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同时也是一处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场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拙政园的历史文化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拙政园的历史文化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