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风俗文化有哪些?
1、年兜
大年腊月三十、小年腊月二十九,是农历一年里的最后一天,也指最后一天的晚上,泉俗称“年兜”、除夕。
备节: 节前,要完成扫尘、拆洗 被褥蚊帐等大扫除,炊年糕、年米果,给大人小孩买衣服,操办“敬神敬佛敬公妈”的供品及年货,请先生写春联,有的还到各宫庙“烧过年金”。
2、馈岁: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 十·风俗》:“除夕:前一、二日,以豚糕相遗,谓之馈岁。”
3、挑水盖井:
除夕日,家家 户户该洗的东西洗完,到水井提水挑水,把水缸装满,并稍溢出,以示年年有余。后即把水井用石板或木板上加压石头,把水井口盖住,不再打水,直至正月初四方才掀盖用水。现在使用自来水,此习俗已不存。
4、辟火符:
清末·陈德商《温陵 岁时记》:“辟火符:里胥于除日印辟火符,分贴各家门首,主人给制钱四文,借以度岁。符纸用青蓝色,长四寸许,广三寸,中画老人像,上作两蟠龙,旁两行四语:左曰‘姓宋名无忌,火光速入地’;右曰‘家有壬癸神,能供千斛水’。按:《道德经》曰:月中仙人宋无忌。《白泽图》云:火之精,曰宋无忌(见《史记·封禅书》索阮注)。又,‘家有壬癸神’贰语出佛书。然则所画者,殆元冥之神;所言者,乃呼水禁火也(详《尺五天随笔》)。”
6、煎堆补天:
端午节之前,泉州一带常常阴雨绵绵,人们盼晴心切,仿效女蜗氏炼石补天的做法,于是有了“煎堆补天”的民俗。民谣“雨仔微微,舀油来煎堆”正是这种民俗的生动反映。堆,是以“米粉或面和物于油内煎之”(《泉州府志·风俗》),味道香美,很受人们喜爱。在泉州,除了名闻遐迩的“蚝堆”(又名“蚝煎”)外,还有“麦堆”、“猪油堆”等。
闽南风俗文化有哪些?
1、年兜
大年腊月三十、小年腊月二十九,是农历一年里的最后一天,也指最后一天的晚上,泉俗称“年兜”、除夕。
备节: 节前,要完成扫尘、拆洗 被褥蚊帐等大扫除,炊年糕、年米果,给大人小孩买衣服,操办“敬神敬佛敬公妈”的供品及年货,请先生写春联,有的还到各宫庙“烧过年金”。
2、馈岁: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 十·风俗》:“除夕:前一、二日,以豚糕相遗,谓之馈岁。”
3、挑水盖井:
除夕日,家家 户户该洗的东西洗完,到水井提水挑水,把水缸装满,并稍溢出,以示年年有余。后即把水井用石板或木板上加压石头,把水井口盖住,不再打水,直至正月初四方才掀盖用水。现在使用自来水,此习俗已不存。
漳州闽南风俗文化?
1、中元普渡,普渡时在门口摆酒菜、点香、烧金,祭拜无子嗣的孤魂野鬼。
2、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俗称尾牙。闽南商家们会准备丰富的东西会犒赏给员工们。
3、饮食上吃肉多用猪、羊、鸡、鸭、鹅或野禽野兽,少用牛肉,羊肉则用之进补。
4、忌以手巾、扇子、剪刀、雨伞赠人。
大年初一早餐不能吃稀饭(老一辈说吃了稀饭整个春节期间就会下雨),只能吃干饭配长年菜(芥菜)和豆腐。
初二女婿日,女婿和女儿都会回女方娘家拜年吃团圆饭。初三开始走亲戚拜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闽南习俗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闽南习俗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