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时期的感人故事?

护士长叶欣

抗击非典 以生命书写大医精诚。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在玉兰花开的时节,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永远离开了人世,她牺牲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病人,这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战士的顽强奋战,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势头才得以遏制。人民群众才得以安享宁静的生活。

邓练贤

广东首位殉职医生 2003年4月21日下午5时40分,冲锋在抗击“非典”最前线而被感染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邓练贤不幸逝世,终年53岁。这是广东省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

卫保周

洛阳花开非典战 奋战在非典防治一线的洛阳市直机关第二门诊部51岁的副主任医师卫保周,因劳累过度,导致心脏病复发,于5月29日牺牲在她所热爱的岗位上。 5月23日,卫保周主动请缨参加洛阳市驻乡镇卫生院防治非典医疗队,劳累过度并带病工作,一直战斗到倒下的一刻。 卫保周曾说过的话:抗击非典,我不能当逃兵。

王晶

用++托起脆弱的生命 现年32岁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士王晶,同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一个多月后,于5月27日下午与世长辞。 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忠实履行着一名白衣天使应尽的职责。由于过度劳累和紧张的工作压力,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在她病重期间,来自广东、北京的著名专家多次对王晶进行了会诊,虽然经过全力抢救,还是没有能够挽留住她年轻的生命。中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委员会决定授予王晶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王晶曾说过的话:我是一名护士,作为护士我就是要把病人护理好。

爱德华琴纳和天花的简短故事?

1749年,爱德华·琴纳出生在英国格洛斯特郡伯克利小镇上。十二岁时,他跟一位内科医生学徒,后来在一家医院里边学解剖边工作。1792年,在圣·安德鲁大学获得医学学位。四十五、六岁时,他已成为格洛郡内的一位有名的内科和外科医生。

琴纳的时代,天花蔓延,他开始研究天花的治疗方法。他发现奶场女工和农民当中有一种说法:牛痘是牛患的一种轻度病,但也可以传染给人,人若传染上牛痘,就再也不会得天花病(牛痘本身对人来说没有危险,虽然其症状与极轻度的天花病有点相似)。琴纳认识到,如果农民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给人种牛痘,就是使之获得天花免疫的一种安全方法。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仔细的调查研究,1796年他相信农民的说法确实正确,因此,他决定直接对它加以检验。

1796年5月,琴纳用从一个奶场女工手上的牛痘脓胞中取出来的物质,给一个八岁的男孩詹姆斯·菲普斯注射。如事先所料,这孩子患了牛痘,但很快就得以恢复。詹纳又给他种天花痘,果不出所料,孩子没有出现天花病症。

琴纳无私地把他的接种方法奉献给世界,无意从中取利。1802年,英国议会为了对詹纳表示感谢,授予他一笔一万英镑的奖金,几年后又追加一笔两万英镑的奖金。他成了世界名人,得到许多荣誉和奖赏。1823年,琴纳在他的家乡伯克利逝世,终年七十三岁。

爱德华·琴纳的故事使我们看到了科学家缜密的思维和质疑的精神。从现在起,你不妨开始培养自己的质疑精神,提出问题,努力寻找可能的原因,及时动手做实验,让缜密的思维方式和质疑的精神陪伴你左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防疫专题历史小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防疫专题历史小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非典时期的感人故事 防疫专题历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