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国有关的简短的名人事例?
1942年,卞德培在上海中法中学读书,正值抗战时期,不断恶化的环境使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8岁染上了肺结核,使卞德培升大学的梦想像瘪了的皮球,再也鼓不起来了。1945年7月,高中毕业后,几经周折,进了上海法商东方汇理银行当练习生。
银行的工作不算紧张,但生活的担子并不轻松,在此后的好几年时间里,他一直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承担者之一,物价一天数跳,币值像断了线的风筝那样垂直下落,使他备感生活的艰难。尽管这样,他仍节衣缩食,从不多的工资中挪点儿钱出来,买些最喜欢的天文书。
被星空魅力吸引着的他,希望别人也能分享宇宙之美,于是走上了天文普及之路。1946年,他在上海《大公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科普知识小品,介绍日月食的原理和现象。接着,又大胆地写了第一本书,5万字的科学幻想小说——《地球的殖民地》,讲的是一个假想的飞往月球的故事。
2、王选1976年夏,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压缩倍数达到500∶1)和高速复原方法。
率先设计了提高字形复原速度的专用芯片,使汉字字形复原速度达到700字/秒的领先水平,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或参数)描述笔画宽度、拐角形状等特征,以保证字形变小后的笔画匀称和宽度一致。
3、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
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1科技强国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答:2021年必为科技强国之年:科技强国作为国家战略,被摆在空前重要的支柱性位置。
1月5日,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据悉,会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在工作报告中指出:
面向“十四五”,应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通过应用驱动倒逼基础研究,真正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着力加强体系能力建设,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建成更加高效开放的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
事实上,早在2020年10月举办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这是首次出现“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一提法。与此同时,会议指出,到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要实现重大突破。
纵观国家对2021年科技的部署,你会发现,2021年,科技强国的地位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从统领全局的概念性纲领,变成了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紧密捆绑的重大战略。
而这背后,是国际形势严峻、AI等科技博弈白热化下,对我国核心技术自主的迫切要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技强国的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技强国的历史人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