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人有什么习俗?
满族习俗:
1、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长辈在吃饭时,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视为不敬不孝,大爷伯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
2、满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有人冲父母状况,子女必须起立回答,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
3、满族人酷爱抽烟,家家有烟笸锣。来客可以不敬茶,但却不能不敬烟。不仅老人抽,青少年也抽。不仅老婆婆抽,大姑娘小媳妇也抽。满族禁忌:1、礼仪忌讳满族将西墙作为供奉祖先的神圣部位,不准在此挂衣物,张贴年画;西炕俗称“佛爷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讳人们尤其是女人随便坐卧。3、人体禁忌满族忌讳婴儿头未睡成扁形,特别是女孩,如果枕骨部位没有睡扁,会被视为“丑姑娘”。
满族的习俗有哪些?
一、传统节日
1、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
2、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3、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4、添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5、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6、虫王节:六月六,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7、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满族有什么特别的习俗?
满族的风俗 满族的生育习俗与汉族的大体相同,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满族的生育习俗中又保留了一些本民族特有的风俗。
满族信奉萨满教,因此,若三十而无子,则要请萨满求子。
妇女怀孕时有诸多禁忌,不准坐锅台、窗台、磨台,不准参加他人婚礼,不准侍奉神祖等。
孩子出生前,要请萨满向佛托妈妈祷告。
产房不能设在西屋。
孩子出生时,炕上要铺草,孩子生下来,叫“落草”。
生的如果是男孩,则悬弧(树条作成弓形,中间插一羽毛作箭)于门左,如果是女孩,则挂红布于门右。
孩子生下第二天,,要请儿女多、身体好的妇女给他喂第一次奶,称为“开奶”。
然后,在第三天时为孩子行沐浴礼:用放了槐树枝、艾蒿叶的水给孩子沐浴,并说一些祝福的话。
再用姜片和艾蒿给孩子擦身,用新布沾茶水擦婴儿的牙床,让婴儿大哭为大吉,称“响盆”。
用一根大葱打婴儿三下,是“一打聪明,二打伶俐,三打明明白白的”之意。
孩子生下第七天,要抱进摇车,称“上车日”。
摇车,也叫悠车。
“养活孩子吊起来”,是关东“三大怪之一”。
悠车育儿方便工作而且安全,这是由于狩猎生活而遗留下来的育儿传统。
孩子满一个月后,要做“满月”,挂上长命锁,下摇车,取名;满百日时,娘家送馒头一百,谓之“蒸(增)百岁”,送钱一百,谓之“百岁钱”。
满族有睡“扁头”的习俗,即让婴儿仰卧,枕内装小米或高粱米,各为“睡头”,时间长了,后脑勺就变扁平了。
孩子至一周岁时,有“抓周”之礼,以测试孩子将来的志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满族的礼仪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满族的礼仪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