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从古至今中国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 2、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 3、中国近代史上,四大阶级面对外来侵略所做的抗争和探索?
- 4、1925年中国前后的历史?
- 5、19世纪60——70年代我国政治经济领域发生重大事件和变化的影响?
从古至今中国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古至今中国的发展变化,确实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一是食,食物从饥不饱腹,到现在的吃的饱、吃的好并追求营养搭配,二是衣,从初期的衣不裹体到现在颜色缤款式繁多,三是住,从开始的山洞茅屋到现在的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四是行,从开始的人抬肩扛,出行靠走,到现在的飞机高铁任意选择。
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国近代史指1840年至1949年,这期间中国社会性质只发生了两次变化,第一次是1840++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第二次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性质由两半社会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三次社会性质的变化已不属于中国近代史范畴。 第一次:1840年++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三次: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在近代中国社会,传统的婚姻礼教束缚被冲破,新兴的结婚方式流行;汽车和电灯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走出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文化方面,人们开始解放思想,打破封建礼教,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传播;广播报纸电视等开始流行,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和观察到世界。
中国近代史上,四大阶级面对外来侵略所做的抗争和探索?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军事技术,不改变中国封建制度失败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局限性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缺乏彻底反帝反封建精神,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建立新民主主义新中国
1925年中国前后的历史?
1925年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
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
民国政府的十年,是中国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十年,开始接受外来新思想、新技术,知识分子人群受到高度重视且待遇优厚,包括我们熟知的李大钊、陈独秀等,都是待遇极优的。清政时期遭到遏制私营企业开始蓬勃发展。但是政府内部存在严重++,官员冗烂,然后军阀割据,通货膨胀,最后毁于抗日战争。
19世纪60——70年代我国政治经济领域发生重大事件和变化的影响?
++战争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西方商品涌来时起防洪作用的堤坝,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以此为根底的。
从++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出现了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它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大批破产,加深了中国人民的灾难;另一方面,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商品市场,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外国人在中国开办企业,是中国大地上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虽然其主观目的是经济侵略,但客观上又给中国带来了近代化的技术、设备以及企业的管理制度,同时也造就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随着清政府洋务运动的开展,出现了中国自己的近代企业。这些洋务企业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些进步人士探索富国强兵之路的产物,军用工业基本上是封建性近代企业,民用工业则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企业,但也保留有不同程度的封建性。
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出现和发展在客观上++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所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产生了进步的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
上述情况明显反映了++战争后20年间我国经济的发展,它主要体现出我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特征。另外,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打败清政府,以不平等条约为保护加紧商品输出和非法的资本输出,中国逐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伴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在封建社会的母体内产生了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而又使中国的经济明显地表现出半封建的特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社会的变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社会的变化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