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烽火台有什么红色故事?
长城离我很近,就在家乡临洮城北不远的地方。长城离我很远,早就横亘在先秦历史的峰巅。临洮以先秦战国长城西部起首之地而闻名于世,这里的长城是全国最古老的长城。
如今,我来到了临洮新添三十墩南坪的望儿嘴,这就是长城西端的起首之地,一个史书上赫然耀目的地方。我站在这片洮河东岸隆起的高地上,初冬正午的阳光照耀着苍茫的山岗,照耀着山下辽阔平坦的沃野、还有我独立的身影和无尽的思绪。
这里东临深谷,北临大碧河,地势高峻险要,残存的古长城遗迹就在身边,清晰可见,历经漫漫岁月风雨的洗礼,但黄土夯层还是十分明显。我随手捡起一片掩藏在泥土中灰暗的陶片,捧在手中,好似触摸到了长城的体温,感受到了那冰冷而又灼热的气息。
相传,这里也是秦公子扶苏母亲面对西方,盼望儿子打仗胜利归来的地方。但望眼欲穿的母亲并未等到儿子归来,消息传来,儿子死在了洮河西边的营地,从此那地方被称为“太子寺”,也就是太子死的地方。每当晴空万里,人们站在望儿咀上西望,昔日的太子寺就会映入眼帘。
历史的烟云已经远去,许多的文化古迹早已灰飞烟灭,有些遗迹赫然在目,古长城的遗迹也只剩下残垣断壁,它们是一部刻画着历史的书籍,从中我们可以读到前人所创造的光辉业绩;它们是一页刻录着岁月的唱片,从中我们可以听到历史的激越涛声。
万里长城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真是看尽了前朝后代的兴亡,饱尝了千余年的雨雪风霜。到今天,它虽然已失去了国防上的重要作用,但它的雄姿,却依旧巍然屹立在祖国的北疆。
长征时在甘肃经过的地方?
徐海东、程子华、吴焕先率领的红二十五军,由陕甘交界的陕西双石铺首先进入甘肃两当县,随后经天水、秦安、通渭、静宁、平凉、泾川、崇信、镇原、庆阳、合水、华池等县,经子午岭进入陕西省。
中央红军进人甘肃后,经迭部、岷县、宕昌、武山、漳县、通渭、会宁、静宁、镇原、平凉、环县、庆阳、正宁后进入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
红二、四方面军由迭部人甘后,先后在岷县、宕昌、漳县、陇西、临潭、临洮、成县、徽县、两当、康县、西和、礼县、武山、通渭、渭源、定西、会宁、靖远等县开展活动。
中央派出的西征军,在接应红二、四方面军活动期间,除在现属宁夏自治区的一些县区活动以外,在甘肃的环县、庄浪、秦安、靖远、会宁等县也有重要活动。
以下是长征时在甘肃经过的地方: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甘肃将台堡——会宁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渡嘉陵江——四川茂县——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四川松潘——甘孜——会宁。
甘肃是秦腔的三大重镇之一,那么甘肃都有哪些秦腔名家?
甘肃是秦腔的发展重地,有很多名家,国家一级演员就有很多,至于二级演员那更是海了去了,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甘肃的秦腔名家以及国家一级演员都有哪些!(排名不分先后)
一、李夺山
李夺山是秦腔艺人中的泰山北斗,他所创立的得胜班,培养了非常多的秦腔名家。
二、郗德育、文汉臣、耿忠义
这三人在甘肃被称为“秦腔三杰”,都是清末民初时期著名的秦腔名家,郗德育出生于1890年,又叫麻子红,出生于陕西,但成名于甘肃兰州。
文汉臣也是出生于1890年,也是陕西人,成名于甘肃兰州。耿忠义出生于1884年,又称富宝子,是土生土长的甘肃人。
三、李映东
李映东是天水鸿盛社的第三代班主,他担任班主的期间,鸿盛社培养了很多秦腔名家,为了秦腔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岳中华
岳中华是耿家脸谱的创始者之一,为清末甘肃著名须生岳麻子之子,有“活武松”之称的著名武生,是与郗德育、耿忠义齐名的著名秦腔演员。
五、陈景民
陈景民出生于1901年,是秦腔新兴社的班主,他领导的这一社班,不仅将在兰有些著名演员吸收在内,并陆续由西安等地请来一批著名演员,还培训了一些青年新秀。
六、温警学
温警学出生于1928年,是陕西西安人,甘肃省秦剧团原著名须生演员,号称“陇南红”。温警学唱念俱佳,行腔高亢++,做工扎实,表演朴实大方,注重刻划人物内心,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与众多名家一起撑起了秦腔的辉煌。
七、王晓玲
王晓玲于1931年12月6日出生于甘肃临洮,七岁学艺,八岁登台,九岁成名,人称“九龄童”。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名震金城兰州,誉满西北诸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甘肃临洮红色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甘肃临洮红色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