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在位时晋国的都城是哪里?
春秋晋国时代是山西在中国5000年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时期之一。晋国都城,在侯马新田之前曾建于故绛车厢城,则鲜为人知。
在山西省绛县城南5公里多的地方,有一处形如车厢的古城。经过历朝历代的战争击射,春春秋秋的风雨侵蚀,城墙已残破不堪:坍塌的垣土高高堆起,毁坏的痕迹历历在目,最高处还有三五丈,较低处约一两丈,凹凸不平,斑驳累累,像一条受伤的巨龙,气喘嘘嘘地盘旋在中条山腰间的沟畔,伏卧在荒崖上。又像一节锈断了的锁链,被人遗弃在野地里。
然而,当你得知这里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都城时,定会大吃一惊。
俯瞰车厢城
车厢城建于晋献公8年(公元前669年),北魏时重修。
车厢城地处绛塬中脊地域,雄踞于中条山东段北面,被深约30米的东、西两沟夹峙其间。城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为50米,面积约30亩。城外的沟内有不竭的水源,形成天然的护城河。城四周依沟建有高厚的城墙,西北角开凿隧洞式土门一道,内外上下均为75度陡坡。可谓关高城重,固若金汤。
城东有洼地2亩许,俗称“牢固坨”,据说为当时的牢狱。临沟畔筑有面积约10平方米的土台一座,台顶平坦,巍然耸立,传系“岗哨台”或“烽火台”。城北约一里是常年奔流不断的涑水河。城南背依中条山支脉的湫池山,不仅岭高险峻,地势独特,而且风脉优异,景色宜人,给人一种“风吹山带遥知雨,气压云层两重天”之感,“湫池舒光”成为“绛县十景”之一。其间有一地势斜缓、约五六十亩的开阔场所,传为囤兵操练场。正南10余里,直达山西南疆的“咽喉”——横岭关。越关南下渡过黄河,则抵春秋周王城洛阳京畿,亦即晋文公受王命平叔带之乱,为护周襄王复位,于晋都绛举“尊王攘夷”义旗,誓师率命所经之路线。
左传故事?
我们熟悉的左传故事有:
1.曹刿论战——曹刿和鲁庄公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作战。庄公要击鼓,曹刿制止。齐军三次击鼓后,曹刿同意击鼓。齐军大败。庄公要追齐军,曹刿制止。他看齐军车迹,登上战车望齐军队形后,才说“可以”,就追击了齐军。
2.郑伯克段于鄢——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
3.烛之武退秦师——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4.齐晋案之战——齐晋鞌之战发生于公元前589年。当时,晋国的执政卿士郤克为报齐国戏辱之仇,借鲁、卫求援之机,发兵攻齐。主战场为鞌,故史称“鞌之战”。这场战争以晋国胜利而告终,但大大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实力
5.子产不毁乡校——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子产执政后,重视听取百姓的议论,还把刑书铸在鼎上公告于世,努力疏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颇得百姓的爱戴,从而使郑国强盛起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晋献公历史故事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晋献公历史故事简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