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桥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霸。自公元前510年开始,持续至公元前475年,历时共35年,其间经过吴伐越的槜李之战、越伐吴的夫椒之战、笠泽之战和姑苏围困战,最终以吴王夫差++、吴国灭亡和越国胜利而告结束。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吴越争霸之战中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场大战就是“槜李之战”。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病死,子勾践继位,吴王乘勾践新立之机,率军攻越。双方主力战于槜李(槜李系嘉兴古时地名)。勾践见吴军容严整,组织敢死队连续几次发起冲击,均被吴军击退。勾践又迫使一批死罪刑徒,列为三行,持剑走到吴军阵前,一 起举剑自刎。吴军注目观看,惊骇不已。勾践抓住机会,趁吴军惊乱之机,发动猛攻,大败吴军。吴王阖闾身受重伤,在败退途中死亡。夫差继位为王。此战史称 “槜李之战”。
槜李之战的战场就在今洪合镇一带及附近地域。洪合村的九里港古时南北两岸均为大草荡,面积各有数千亩,相传为春秋时期吴越古战场遗址,当年吴越两国就在这一带厮杀搏战。1959年在此进行考古发掘时,出土了大量马骨、箭头和古代兵器,为历史的记载提供了考古上的证据。后来,人们将九里港称为国界河,又先后在河上建造了三座界桥,这也算是对这场大战的一种历史记载吧。国界桥可能有些人知道,而争界桥和越界桥却鲜为人知,笔 者近日去实地进行了寻访考察,感受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国界桥位于洪合村的旗杆下自然村,南北向跨九里港。这是 一座3孔石柱石梁桥,桥全长19.7米,桥宽1.6米,中孔跨径4.4米,石柱由3块长条石并列组成。桥面每孔由3根石梁并列组成,石梁外侧雕刻精致花 纹,中孔镌有阳文楷书“国界桥”三字桥额,边款为“嘉庆辛未”、“里人重建”字样。桥面无栏杆,南北两端分别有石阶6级和5级。桥柱两侧有阳文楷书楹联两 副,楹联内容形象地记述了吴越两国争战的史实。
吴越文化起源于哪里?
吴越文化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一支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其主要分布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
吴越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吴国和越国在江南地区展开争霸战争,两国文化在此交融。吴越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受到了楚文化、中原文化、海派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吴越文化的主要特点包括:
1. 开放性:吴越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2. 务实性:吴越文化注重实际、讲求实效,不尚空谈,注重经世致用。
3. 精致性:吴越文化精致细腻,注重细节和审美,有“江南丝竹”、“苏绣”等著名文化艺术形式。
4. 水乡特色:吴越文化地处江南水乡,水文化特色鲜明,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美誉。
5. 崇文重教:吴越地区历来崇尚文化、重视教育,有“东南财赋地,江左文人薮”之称。
吴越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吴越的祖籍是哪国人?
吴越的祖籍是中国人。
吴越,女,1972年4月10日出生于上海市闵行区,中国影视女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吴越的父亲吴颐人,原名吴一仁,1942年生,上海人。原上海闵行书画院院长。师从钱君陶、钱瘦铁、罗福颐等前辈++,研究书、画、篆刻五十余年。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吴越文化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吴越文化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