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四大腐儒是谁?
《儒林外史》中的周进和范进是典型的“腐儒”,八股迷的典型则有马静、鲁编修。
他们的形象特点:
1.皓首穷经,迷信经典
在周进和范进的眼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读书高”。中举是他们人生唯一的目标,八股也是他们唯一的生活技能。如果科举不能高中,他们再也没有生活的手段。所以周进进入贡院时想到自己迟迟不能高中,日日让人嘲讽,心中悲痛难忍想要撞住而死。他明白自己科举无路人生无路。周进和范进年过半百还在考功名,他们只会读八股文也只会写八股文。却不知经典子集的内涵不是八股文可以囊括的,更不知除了科举他们还有能力去做别的事。这也是儒家轻商的观念造成的。他们把书上的内容当成律条,把八股文当做不可逾越的神圣的上帝,自然没有灵魂。两个人穷其一生读尽经书,可惜只是在圣人的门外来回踱步而已。根本不关心书中的黄金屋,书中的颜如玉。
2.忠厚懦弱麻木
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为了功名利禄,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丧失了是非观念,陷入麻木不仁的状态而不自知。例如,周进范进两人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的读书,不顾家人的生活。不愿意选择其他的路来补贴家用,他们只为功名而活。考官周进因为自已有过辛酸屈辱的经历,所以对穷困不堪的老童生范进格外垂恩。最可笑的是只有两个人上交了卷子,作为考官手握富贵之命的考官竟然已经选出了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他们不仅麻木还是分的懦弱。别人嘲讽他们时从来不敢站出来为自己说两句,别人可以随意取乐。例如梅玖叫周进“小友”,胡屠户痛斥随意辱骂范进。他没都没有反抗,反而习以为常,这不就是麻木和懦弱嘛!
历史上十大败家子?
1、嬴胡亥
作为中国封建皇权历史上第一个篡位者,嬴胡亥并未给人留下老谋深算富于心计的印象,除了一颗勃勃野心之外,他似乎一无是处。也许这唯一和其父皇相同的一点,让他得到了始皇帝的欢心,得以随侍左右,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篡位良机。这是嬴胡亥本人的大幸运,也是他的兄长嬴扶苏的大不幸,更是两千万秦朝人民的大悲剧。作为败家子的典型,他和他千古一帝的父皇携手诠释了什么叫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赢胡亥唯一的作为就是:他以家国灭亡的代价维持了三大世界建筑奇迹的施工,为自己也为大秦帝国锻造了不可磨灭的碑石——一面刻着秦颂,一面刻着墓志铭。
2、王莽
作为西汉皇室外戚,承汉朝外戚掌权的传统,他从外戚逐渐走上权臣的道路。王莽为人谦逊,礼贤下士,并且有大义灭亲的品德,因此一步步地从一个普通的外威子弟上升为权臣家族的掌门人,最终凭借极高的美誉度,以不流血宫廷政变的形式,成为中国封建皇权时代第二个帝位篡夺者。王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的新政权只存在了14年,之所以如此短命,主要归功于他那大胆而又失败的改革。按照成王败寇的原则,王莽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伪君子”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如果王莽在他篡位之前死去,恐怕会成为良相贤臣的楷模也说不定,八百年后,一个叫白居易的诗人就为此感叹说:“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3、曹丕
作为东汉皇室外戚,曹丕继承了父亲曹操的家业,成为东汉末代权臣。由于遗传的缘故,曹子桓在文学上略有知名度,不过他最有名的地方却是因为妒忌弟弟曹植而留下逼成七步诗的花絮。曹丕缺乏王莽的美誉度,但作为东汉政权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他取代终身傀儡汉献帝也是顺理成章。作为第三个皇位篡夺者,曹丕继承发扬了王莽不流血政变的改朝换代方式,不过曹丕似乎比王莽更应受到责难,因为他的受害者汉献帝已是成人,在心理上受到的伤害肯定远远超过不懂事的两岁儿童孺子婴。幸运的是,其父曹操代他分担了大部分恶名,以致曹丕在道德方面受到的指责远远少于“伪君子”王莽,充其量只能赢得“真小人”的声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腐朽的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腐朽的历史人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