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本郑和下西洋原文?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62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约148米,宽约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背景:

"郡县安南"之后,明朝从陆路近可制占城,远可控满刺加,为郑和后续的下西洋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西洋朝负体系得以顺利建立和巩固。

明代初期,由于朱元璋三十一年的励精图治,农业经济恢复了。在手工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明初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宋、元以来中国海外贸日的发达,对外++的增加,所有这一切,都为郑和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杀件。中国广州等沿海的大都市发展得十分繁荣。在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之后,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贸易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事。中国的丝织品、瓷器受到西洋诸国的欢迎,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而中国对不能自行生产的香料等物,也有较大的需求。

目的:一、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当时明朝正处于不断发展的时期,并且经济也在不断恢复当中,国家越来越好。

二、郑和下西洋也是为了结交更多盟国好友,虽然他自己的国家发展起来了,但是还是希望结交更多的盟友,以巩固自己国家的地位。

三、郑和下西洋也是为了扩展明朝的商业贸易活动,国家的经济实力虽然在不断恢复,但是还是需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外贸联系,保证经济稳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下西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下西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历史课本郑和下西洋原文 中国历史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