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国公是什么官位?
国公是一种爵位(可以认为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荣誉),不是官位,不能和现在的职位直接对比。北周以前,有封国的公爵(包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禅代前权臣所封的公爵等)都可称“国公”,但此时“国公”并不是一种爵位。
国公是几品官?
从一品。
唐代文官体系中,品阶最高的是三公、三师,均为正一品。但三公、三师是一种无定员、无实权、无僚属的荣誉性头衔。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
唐代官职制度又颇为复杂,其中关系到另两个概念——散阶和爵位。
散阶分为二十九等,其中的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特进(正二品),光禄大夫(从二品),论其品级皆高于宰相。
爵位就很好理解了,实际上这不是衡量官员品级的一个概念,但也有相对应的品级。
如王(正一品),嗣王、郡王、国公(从一品),开国县公(从二品),地位也在正三品的宰相之上。
在隋朝,爵位有九等,分别是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以上皆从一品)、县侯(二品)、县伯(三品)、县子(四品)、县男(五品)。
唐朝一样,是九等,王爵有国王(正一品)和郡王(从一品),五等爵有国公(从一品)、郡公(正二品)、县公(从二品)三级,其余侯(从三品)、伯(正四品)、子(正五品)、男(从五品),以县为立国之本。
一般怎么称呼国公?
称为国公
国公,古代中国封爵名,位等同或低于郡王,为封爵的第三等,公爵的第一等。北周始置国公一爵,居于郡公、县公之上。该封爵亦传至越南。
北周以前,有封国的公爵(包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禅代前权臣所封的公爵等)都可称“国公”,但此时“国公”并不是一种爵位
隋朝除了有唐国公,还有哪些国公?
使持节、太师、柱国大将军、大冢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安定郡开国公宇文泰(其第五女襄阳长公主下嫁北周神武公窦毅,生唐太穆顺圣皇后)。其子宇文觉建立北周后追尊为太祖文皇帝。
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宗师、大司徒、广陵王元欣(北魏献文帝之孙,广陵王元诩之子)。 西魏恭帝即位,进大丞相。
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陇右行台、少师、陇西郡开国公李虎(李渊祖父),周代魏追封唐国公(唐国号由来于此)。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宗伯、赵郡开国公李弼(李密曾祖父),周代魏进封赵国公。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马、河内郡开国公独孤信(其三女为北周、隋、唐三朝皇后),周代魏进封卫国公。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寇、南阳郡开国公赵贵,周代魏进封楚国公。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开国公于谨,周代魏进封燕国公。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少傅、彭城郡开国公侯莫陈崇,周代魏进封梁国公。
越国公杨素。
杨素(544—606年),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出身士族,祖父杨暄,官至北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亲杨敷,为北周汾州刺史。杨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隋书·杨素列传》)。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卒谥景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开国国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开国国公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