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本纪中太宗的人物形象?

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名气大,影响深远。有人高度评价他是“千古一帝”。现在,我们也能看到唐太宗的一幅画像:画像中,他穿着黄色的大褂,人微胖,戴着乌纱帽,两手握住他的腰带,看上去温和慈祥、温文尔雅,还有两撇颇有特征的小胡子。但是这幅画像是后人根据传统或者想象画的。

在唐代的文献中,唐太宗还有另外的形象:据说唐太宗不怒而威,形象十分吓人。同时唐太宗力气大,用的弓要比一般人更长,箭也是如此,一箭射出去,由于力度大,箭会穿过门楣。而且唐太宗并非是画像所呈现的两撇胡子,他的胡须很重,又密又硬,据说嘴唇上的胡须可以挂弓。(《酉阳杂俎·卷一·忠志》: 太宗虬须,尝戏张弓挂矢。)所以,唐太宗的形象比较凶猛。

谏太宗十思疏为什么称太宗?

唐朝皇帝的后人,也开始不再称呼已故皇帝的谥号{谥号太长},改为称呼他们的庙号。比如李世民的唐太宗,李治的唐高宗,都是他们的庙号称谓。

眼见自己开创一代盛世的李世民,开始逐渐放纵自己,变得骄奢淫逸起来。

眼见李世民大修宫殿,四处巡游天下,劳民伤财的魏征,出于忧虑便面呈给李世民一份奏疏,这份奏疏便是《谏太宗十思疏》。

奏疏中太宗的庙号称谓,根本就不是魏征亲笔所写,而是后世史官添加的。

史官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后世之人了解这段历史,知道奏疏的承接者是谁。之所以会在魏征的奏疏中出现太宗一词,还是因为李世民和魏征都是历史名人,史官想阐明这份奏疏书写时的背景,以及承接之人到底是谁。

史官将这篇奏疏录入史籍时,李世民早已去世多年,史官以太宗庙号来尊称李世民,也符合历史惯例和传统。

西游记唐太宗的人物形象?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最了不起的皇帝。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20 历史上的俞姓名人?

俞 跗:

据《史记》的“扁鹊传”中,曾经提到黄帝之时有一位良医俞跗,相传,这位以济世活人之术而名传知古的俞跗,就是数千年来中国姓俞的始祖。这位上古良医的医术之高超,几乎已到达现代医学的水准和境界。在5000年以前,俞跗医疗疾病时就不仅仅限于“对症 下药”,而已经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涤五脏”的现代外科技术,这种表现,可以说为中国人的智慧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俞 桂:

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宋代官吏、诗人。进士及第,曾守海滨,政事之余,不废吟咏。有《渔溪诗稿》。

俞 琰:

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宋末元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以词赋闻名,于易尤精,撰有《周易集说》、《易图纂要》等。

俞 纲:

浙江嘉善人,明代大臣。景帝时以兵部右侍郎入阁参予机务,后加太子太保。英宗复辟,调南京礼部侍郎。

俞 山:

浙江省秀水人,字积之,号梅庄,明代大臣。土木之变后,擢山鸿胪寺丞,旋升吏部左侍郎。工诗,善大篆,亦精墨梅。有《梅庄集》。

俞 樾:

浙江省德清人,明代著名学者。道光年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罢职后,一意治经,主讲杭州诂精经舍三十一年。著述甚丰,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春在堂随笔》、《茶香室丛钞》、《宾萌集》、《春在堂诗编》等。为一代宗师,声名远极日本。

俞文俊:

唐代江陵(今湖北省潜江县西)人,因为反对武则天称帝,就挺身而出上书则++帝说:“陛下以女主居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隔塞山变为灾,臣以为非庆也……”这番大胆的奏言,当然激怒了当时目空一切的女皇帝,因此被流放到岭南,俞氏的后裔也就此到达了我国南方的广东和广西一带。故今天在两广生活的俞姓大部分是俞文俊的后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太宗历史人物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太宗历史人物介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太宗本纪中太宗的人物形象 太宗历史人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