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的中外故事?
1、毛泽东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2、华侨领袖陈嘉庚俭朴过日子
陈嘉庚重勤俭、重公益的良好家风对集美区的族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陈新杰,是集美区的一个退休小学教师。上个世纪80年代,全家人仅靠他每月20多元收入养活,经常是“买5分钱的油菜,一家人分成两顿吃”。
即便如此,1984年,陈新杰匿名向厦门市少年儿童基金会一笔就捐出了20元,差不多是他一个月的工资。
自此,陈新杰生活中克勤克俭却慷慨捐资公益事业的行为,持续到现在已经30多年。
勤俭的寓言故事?
勤俭的猴子的寓言故事
有一只猴子,从人那里学会了勤俭,明白“浪费等于犯罪”的道理。
一个大清早,猴子早餐时捧着一颗猕猴桃,不小心从手上滑落了,滚进脚下的乱石堆。“不能浪费”,猴子脑子里马上冒出这个念头。于是动手搬开面上的一块石头,不料那颗猕猴桃一下子滚进了石缝中。赶紧抱开一块大石头,没有,再抱开一块,还是没见着。肯定掉在最下面去了,猴子信心十足地一定要捡回那颗猕猴桃。
太阳已经当顶,猴子全身大汗淋漓,肚子早就停止了咕咕叫,也没有了饿的感觉,身旁小山似的石块被它从左搬到右彻底翻了个遍,终于找到了那颗猕猴桃。
搬移的石块挡了道,在太阳下山之前,猴子还得把小山似的石块搬回原处。
关于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在历史上有很多名人的故事都可以作为勤俭节约的代表;
例如毛泽东,毛泽东要求别人勤俭节约,自己首先作为大家的表率。他一生勤俭节约,粗茶淡饭,睡的床是硬木板,衣服是粗布衣,身为主席,他的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年,前前后后补了七十多次;
雷锋同志生活中也是处处节约,在他参军时每个月领取的津贴除去每日的生活必需和团费,其他的都存了起来,他的袜子总是破了又补,补了又穿,到最后袜子都已经面目全非却还是坚持穿着。一件内衣穿了又穿,缝缝补补到最后也没舍得丢;
就连皇帝朱元璋,在他早年生活艰难,一家人都是因为没有饭吃而死去。一直到了当皇帝他也还记得,一直保留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在宴请时也只是四菜一汤,并且在手下立下最多四菜一汤的规矩;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是如此勤俭节约,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表率。
举一位你所知道的革命前辈生活清贫或节俭的事例?
我们也有一位革命前辈,叫常英俊。他解放后任县水利局局长。为局里搬运东西常自用平车拉。局里发的衣服舍不得穿,一件衣服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把新的衣服送给困难人家。
国家每月报销一次理钱,他常不去理发馆,常是老伴帮理,不化国家的钱。
德国人节俭的故事?
43岁的肖维荣曾是留学德国的工程博士,回国后对于国人的一些“豪举”倍感惊讶。如今,全国上下都在朝“节约型社会”迈进,深受德国节约之道影响的肖维荣,希望节约这一中国传统美德能够再被“请”回来。
故事:关于浴缸
没有人天生就注意节约。而肖维荣的节约意识的培养,还要从十几年前的一只浴缸说起。
1989年,肖维荣被公派到德国攻读博士学位,住在一户德国人家。房东住楼下,他住楼上。这位山东汉子入住第一天,就被浴室内的大浴缸所深深吸引,每天回家他都放满水泡澡。3天后,德国房东含蓄地说:“你每天用浴缸洗澡,很讲究卫生啊!”精通德语的肖维荣当时并没有听出这句话的弦外之音。由于还未配备洗衣机,他周末还把浴缸放满水洗衣服。
不久,房东请肖维荣吃饭。席间,房东聊起自己的父母在二战年代,如何省下一块黄油、一片面包的故事。即便在生活充裕的今天,德国人还是崇尚节俭。“比如洗澡”,绕了一个圈子,房东终于说到了正题,“我们一般都淋浴为主,节水又省时。洗衣服也用洗衣机最节水的那一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勤俭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勤俭的历史故事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