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文天祥的舍身取义的故事后,我有哪些感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耳熟能详的经典爱国名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爱国仁人志士投身报国。其实,这句诗的作者文天祥也是一位碧血丹心的伟大人物,他一生曲折坎坷,为国为民,多半时间是在悲愤痛楚中度过的。 文天祥从小饱览群书,还练习武艺,是个文武双全的有志少年。二十岁时,他受到命运女神的青睐,中得状元。不幸的是,文天祥的父亲在他中得状元后的第四天病故,为此,他不得不回家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后,文天祥来到朝廷做官,由于当时奸臣当道,他报国无门,竟先后三次被罢官。虽历经磨难,可文天祥的报国之心始终未曾动摇。 当时,南宋朝廷内忧外患,蒙古人入侵南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兵买马,组织起一支三万人的军队保卫京师。在国家岌岌可危之时,文天祥坚决反对投降,并自愿冒被杀头的危险去敌营里谈判议和。在敌营里,文天祥义正词严地谴责蒙古人的侵略行为,怒斥敌方统帅,坚持平等谈判,他一身正气,结果却被无理的敌人扣留下来,受尽了折磨。 后来,文天祥借一个机会逃了出来,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回到了祖国。他回来后,甚至没有顾得上养伤休整,而是继续带兵抗敌,不久,文天祥的队伍被蒙古军包围,由于寡不敌众,文天祥不幸被俘。敌人劝他投降,并许以++厚禄,被他断然拒绝了。敌人将文天祥压到船上,经过零丁洋时,文天祥悲愤万分,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表达了自己对国破家亡的愤慨和视死如归、决不投降的决心。 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场时,大义凛然地问监斩官哪边是南,然后他跪向南方,从容就义,死时只有四十七岁。文天祥多么伟大,临死之前也不忘对着祖国的方向行最后一礼,他的一生都是为了国家而活着,他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他的忠心和热血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我敬佩文天祥,“人身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当读到这令人荡气回肠、热血澎湃的诗句时,我的心中总是波澜起伏,文天祥和他的诗句一样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从小胸怀抱负,长大报效祖国。
古今中外有哪些名人从小就树立远大理想的?
邓亚萍: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万斯同: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陈平: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励志的故事演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励志的故事演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