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26岁出山前,究竟在干嘛?

答:一个待业青年,还能干嘛?就诸葛亮那情况,无非如此:

1、种地是第一要务。诸葛亮父母早亡,哥哥诸葛瑾失去了联系,他又没有本地户口,算是暂住在南阳市郊卧龙岗的盲流,不种地是要饿肚肚的。他自己在《出师表》里也记述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读书。那时没电视,也没电影,没互联网,至多会偶尔看个乡野小戏,大把的时间只能读书。古人说,“何以解忧,唯有读书”,从泰安市付市长的儿子一下堕落到一个村夫,估计诸葛亮也烦闷,读书可以使他“宁静以致远”。

3、唱歌交友,史载,他好为《梁甫吟》。意思是他喜欢唱梁甫吟那首歌。从他总拿一把冬暖夏凉的扇子,会抚琴等来看,诸葛亮估计是个很文艺风的小伙子。还和徐庶,崔元直等一块出去搞点小情调,嗨皮一把。

4、串豪门,找感觉。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一个嫁给荆家,一个嫁给庞家,都是荆州豪门大户。他丑老婆黄月英的小姨是荆州牧刘表得老婆,舅舅是荆州都督蔡瑁,知道为啥取丑老婆了吧,你还真以为人家是口味重,或者情趣高呢。诸葛亮那情商,肯定有空就串串亲戚,摸索了不少官场经验,为后来入职就走红奠定了基础。

5、写求职信。按说诸葛亮求职不是问题,在刘表那谋个差事,弄二两碎银子,小姨不会不给面子,在蔡瑁军中做个文书,管个粮草,舅舅不会不照顾。不知是这娃眼高,还是刘表蔡瑁太耿直,诸葛亮一直闲在家里。这样求职信肯定不少写,三国志记载,刘备那他去投过,刘皇叔没当回事。后来三顾茅庐,那是刘备听司马微吹牛后的反追。再者《隆中对》就是诸葛亮的求职信,他和刘备一见面,就滚瓜烂熟的背出来,估计是写过很多遍,投过很多地方。不然咋恁熟。给你说明一点的是,隆中,是陇中的意思,意为自己的身份是个农民,是个布衣,翻译通俗一点就是,《南阳市一个农民的求职信》。

刘备什么时候请诸葛亮出山?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刘备46岁。刘备生于公元161年,公元207年三顾茅庐。公元207年冬至,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邓县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扩展资料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为刘备奉献草庐对策,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

“三分天下”的《隆中对》受到刘备推崇,正是在这一战略决策指导下,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与孙吴和曹魏两大政权成三国鼎立之势。

后《隆中对》成为千古名篇佳作,成为中国政治和军事谋略的代表作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隆中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略构想之一,在政治谋略和战略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主要人物简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出山世界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出山世界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诸葛亮26岁出山前 究竟在干嘛_刘备什么时候请诸葛亮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