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董姓始祖?
黄石董氏族人源自山西,这与史料中记载的“董姓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平原县一带三个地方”不谋而合。据族谱记载,黄石董氏族人为唐朝宰相董晋之后,而董晋就是山西人。随后,董晋后裔中的一支
从山西迁到河南发展,再经过安徽到达江西,最后从江西迁入湖北。于是,黄石董氏族人视董晋为第一世祖。 后唐武宁县令后裔外迁黄石
探寻董氏族人的迁徙路程,其中有两个历史人物非常重要。其一便是董晋,因为他是山西人,却葬于河南,才使得后人从山西到河南,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迁移;其二则是董氏后人董熹,他于后唐天成年间,即公元926年至930年被任命为江西武宁县令,这才有了董氏族人迁移到江西定居的事实。
董熹一生共有五子,其中长子董珪被视为黄石董氏的始祖。但这并不代表他曾迁居到黄石,从族谱里得知,他一生追随父亲,始终生活在江西武宁,只是他的子孙纷纷从江西外迁,来到湖北。
董珪的四个儿子,分别是董嵩、董崇、董(山广)、董杰。大概是因为生活居所的不理想,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他们才会选择纷纷外迁。这四人都选择迁入湖北,其中,董崇移居到湖北通山、咸宁一带,董杰在武穴,董嵩和董(山广)则留在了黄石境内。
按照族谱上记载,董嵩和董(山广)是在元朝中期迁入黄石的,但这个时间与董熹在武宁任官相隔两三百年,这与他们之间的辈分又不吻合,怎么回事呢?后来,经董氏族人介绍才得知,董嵩的后人先是从武宁迁往麻城,相隔9代之后才迁到大冶。其中茗山、殷祖、陈贵和刘仁八各有一支。董(山广)的后人则是相隔7代之后才迁到兴国州辛安里(今阳新白沙镇)。如此一来,时间上就说得过去了。
岳飞后人都是谁?
1、岳飞长子岳云及其后裔。
岳云于南宋绍兴十一年除夕和父亲一道惨遭杀害,状况也不容乐观。他有岳甫、岳申两个儿子。岳飞冤案++后,岳飞后人岳甫累官至吏部尚书。甫生七子,他们初居杭州、蘇州,后散居各地。甫的长子觐,曾任江西新昌县主簿。至9世(以岳飞为1世,下均同此)岳峨、岳嵋,因国号改元,率裔孙隐居安徽风阳府临淮乡间。
13世岳显远,任长沙指挥使,遂定居长沙。至17世岳海,随伯父岳以礼从长沙迁湖南益阳泉交河童保村。19世岳时云定居益阳华林段(今白厂塘乡),成为益阳一支的创始祖,在益阳和洞庭湖等地广为繁衍。岳甫次子觌,官至湖州江陵安抚使。岳飞后人世居浙江杭州,至20世纪90年代已传至31世。除武林支外,尚有南垫、青安桥后支庄等10多支。
2、岳飞次子岳雷及其后裔。
岳飞遇难后,岳雷随母李氏夫人被流放岭南。冤案昭雪后,岳雷累官至翰林院大学士。晚年居江蘇丹阳培棠。雷有经、纬、纲、纪四子,均封有官职。岳飞后人雷四子岳纪曾任镇江提典医学,其后裔多居浙江杭州、江蘇常州等地。至8世岳辅由常州迁至湖北荆州。至明洪武年间,13世岳俊青随朱元璋属将傅有德等向湘、黔、川、滇进军。岳俊青曾任都司之职,镇守云南乌撤(今云南镇雄、贵州威宁一带)。后定居镇雄东南太平坝,至今已传30余世。俊青后裔也有散居贵州、四川者。
3、岳飞三子岳霖及其后裔。
霖在父兄遇难后同母亲李氏夫人、次兄雷一道被流放岭南,父兄冤案++后,官至朝请大夫、敷文阁侍制,赠大中大夫。岳飞后人霖有三子:琮、琛、珂。据已知资料:长子岳琮、三子岳珂两支后裔繁衍最广。岳琮一支分布在江蘇宜兴,甘肃永泰,山西洪洞,河南洛阳(寺裏碑)、巩县、温县等地;岳珂一支分布在山东阳谷、梁山、莘县、东平,河南台前、清丰、汤阴,安徽砀山,江蘇丹阳,山西介休,江西南昌,河北张家口等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武穴埋葬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武穴埋葬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