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航道起源?
乌江航道
贵州重要内河航道。长江主要支流航道。位于黔中贵阳市、黔北遵义市、黔东北部铜仁地区境内,是腹地内物资经乌江入长江的要道。乌江中上游落差大,滩险多,一般不宜航行。下游自思南以下可以通航,是沟通川黔的重要水道。
古人很早便利用这一天然水道,故唐宋时期设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夔州路都直接控制乌江以北地区。今重庆市涪陵是川盐入黔的重要口岸之一,船运至龚滩转运。
明万历十一年(1583)拟疏凿乌江思南以下河道,并拟开南明河、清水河由省城直达思南,但未兴工。
此后,疏浚了乌江下游支流石阡河,船可行至石阡。清道光十二年(1832),思南开辟左岸山间栈道数百米,船舶过滩时客商登岸步行。
咸丰年间(1851~1861),因德江县境一段河道山塌而成新滩,遂再次整治河道。乌江下游航运在明、清时期对黔东北地区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运盐。所用船只主要是“歪尾船”,船板厚,舱深阔,干舷高,后舱备有偏梢,能承受恶浪冲击,下滩时操纵自如。船只上行需要拉纤,故两岸崖壁上开出多段栈道以利纤工拉纤。
1949年前,龚滩、潮底、新滩将航道分成3段,只能分段通航。1949年后,对乌江航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和建设,炸除滩险和碍航礁石,建设了码头和通信、助航设施,增强了乌江的通航能力。
1953~1957年整修了干流纤道,1958~1960年打通了潮砥、新滩、龚滩三处断航险滩并改善了牛尾三滩等12处险滩的通航条件,文家店至龚滩段207.3千米航道开始通行轮船。1963~1966年,改善了洪水航道,兴建了浅滩导航系统。1971~1976年,继续整治险滩,思南至龚滩段通航条件显著改善。1981年后,以维修为主。
乌江流过铜仁市吗?
乌江从贵州黔西县向东流,流经遵义市部分区县后,便向东北方向流经铜仁市的石阡县部分乡镇、思南县县城及部分乡镇、德江县的潮砥等部分乡镇和沿河县县城和部分乡镇,然后流经重庆市部分区县的一些地区,最后在重庆市的涪陵区与长江汇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结合实际谈谈乌江对贵州的意义?
大力发展乌江水运,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现实需要。乌江流域地处贵州省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加快乌江水运发展,可以增加水运交通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供给,对推动乌江流域资源开发和巩固沿江人民群众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实现沿江区域全面小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乌江从铜仁市流经遵义市 ,沿途汇集了很多大的支流。乌江流过的地区,都是贵州富庶的地方。这主要得益于河流流经的地方,植被覆盖率很高,土地肥沃,使这些地方的经济文化很发达。
乌江是哪个省?
乌江位于中国贵州省;乌江,长江上游支流,长江上游右岸支流。又称黔江。发源于贵州省境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流经黔北及渝乌江东南,在重庆市涪陵区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792万平方公里。六冲河汇口以上为上游,汇口至思南为中游,思南以下为下游;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流域内喀斯特发育。地形以高原、山原、中山及低山丘陵为主。由于地势高差大,切割强,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铜仁乌江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铜仁乌江的历史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