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机车的发展史?
自1958年株洲机车车辆工厂成功研制中国电力机车,至今已经整整60年了。中国的电力机车发展史可以分为三个20年。
第一个20年(1958年至1978年)是立足于自力更生,是国产电力机车起步成长阶段。
第二个20年(1978年至1998年)是国产电力机车升级换代阶段。国产电力机车在第二个20年建立了交直主传动、无级平滑调压、直流电机驱动、特性控制调速的系列化、型谱化、标准化技术平台,实现了货运重载、快速客运电力机车的产品配套,满足了我国铁路运输需求。
第三个20年(1999年至2018年)即为国产电力机车技术创新进化阶段。主要特征是:国产电力机车推进“绿色智能”交通的进化,完成了交直主传动向交直交异步主传动技术进化;客运普速向高速技术进化;货运普载牵引向重载万吨列车牵引技术进化;轮轨模式运行向磁浮贴地飞行技术进化;牵引网输供电式向全线无网车载储能式技术进化;实体轨道交通方式向虚拟智轨交通方式技术进化。
从1958年开始筹建,1961年8月15日宝鸡—凤州段91km 电气化铁路通车。经历近50 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电气化铁路得到迅速发展,电气化里程2001年末已达到了17000多km ,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电气化率为24%。到2005年底,电气化里程已达到20000km,电气化率达到30%左右,到2010年,电气化里程将达到26000km ,电气化率达到40%左右。截至2017年底,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1万台,其中,电力机车占比59.5%。
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机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友梅被世人称为中国第一代电力机车之父。他是中国铁路电力牵引技术装备研制开拓者之一,湖南株洲电力机车厂高级工程师、电力牵引动力高速研究所所长。
刘友梅曾任中国第一代韶山1型电力机车、第二代韶山3型电力机车的总体设计师;主持第三代韶山4型、韶山5型、韶山6型和韶山8型电力机车的研制开发,首创全程无网储能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同时,他还参与主持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等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研制工作。
中国第一辆电力火车是谁研发?
我国第一台电力机车1958年。湖南株洲机车厂成功研制出中国电力机车。这个不是某一个人研制的,而是在当时的国情下,十几个单位,几十位科研人员共同的心血。
人们将电力机车称为神通广大的“火车头”,就是因为它比蒸汽机车有着以下独特的优点:
一是它的马力大,拉得多、跑得快、爬坡的劲头足。例如,我国在 50年代末期修筑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 (鸡)成(都)铁路,就充分发挥了电力机车的优越性。从宝鸡到成都,第一道关口就是要翻越气势雄伟的秦岭。过去用3台蒸汽机车拉一列950吨货车上秦岭时,像老牛拉车每小时才行走18公里。
蒸汽机车下坡时是靠闸瓦制动的,而闸瓦因摩擦就会变热,如果不及时冷却就难以将机车制动住。为了保证行车的安全,蒸汽机车的下坡速度比爬还慢,有时甚至走走停停,以便使受热的闸瓦有足够的时间冷却。后来用3台电力机车取代同样数量的蒸汽机车,就能拉着2400吨的货物,以时速50公里快速上坡,比蒸汽机车在运货量和速度上都提高了近两倍。电力机车下坡时,采用电阻制动,使列车能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下坡,既快速又安全。
二是电力机车用的是“干净”的电能,它不冒黑烟、扬灰渣,因而不会污染环境。即便是通过几公里长的隧道,旅客也不必担心浓烟和废气熏人,也不会被讨厌的煤灰渣迷住眼睛或弄脏衣服。机车驾驶人员也能在宽敞明亮的司机室进行操作。
三是电力机车操作简便,出车前的准备时间短,不像蒸汽机车那样,既要装煤,又要加水,也不像内燃机车需要加油。无论是在缺水的沙漠地带,或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冷地区,只要有电力供应,电力机车就能牵引列车昼夜行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铁路电力机车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铁路电力机车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