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为什么被称为理学的集大成者?

第一部分(朱熹)

理学自宋初肇始后,中经周敦颐、二程兄弟以及张载等人发挥、发展,到南宋中期,又造就了一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超前人的学者,他就是朱熹。

朱熹为什么被称为理学的集大成者_朱熹做过道德经注解吗

朱熹知识渊博,造诣高深,形成了自己完整、精密而独特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成了元、明、清时代占统治地位的官方理论,在封建社会的后期产生了重大影响,清朝的康熙皇帝称他“集大成而绍千百年绝传之学”,“启愚蒙而定亿万世一定之规”。

朱熹年轻时兴趣很广泛,知识面很宽。

五岁即开始跟随父亲读书,十四岁时又遵父命师事于二程的信徒刘子翚、胡原仲、刘勉之。同时也大量阅读其他书籍,他自述:“某旧时亦要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

三十岁时,正式拜程颐的三传++李延平为师,专心于性命义理之学。他的私淑++魏了翁曾概括他的学习过程说:“朱文先生始以强志博见,凌论厉空。自受学延平李子,退然如将弗胜,于是敛华就实,反博归约。

迨其蓄久而思浑,资深而行熟,则贯精粗,合外内,群献之精蕴,百家之异指,毫分缕析,如视诸掌。”正是由于青少年时期的“强志博见”,才使得日后能够“贯精粗”,“合外内”,成为一代理学++。

第二部分(自然观方面理论)

他坚持并发展了二程的“理本论”,特别是程颐的理气说,同时又充分吸收了周敦颐的太极说、张载的太虚之气说、邵雍的先天说等。

朱熹为什么被称为理学的集大成者_朱熹做过道德经注解吗


他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

他认为“理”或“天理”是宇宙的本原或根本,天、地、人、物都是因“天理”而存在,都是由最根本的“理”所产生、所该载。

朱熹做过道德经注解吗?

朱熹先生也是这个道家“药店”的常客。他虽对老子多有批评,但他在庞大精密的《朱子语类》里,对老子及其后人改编的《道德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和吸收消化,“宋明理学”化道为理,跟《道德经》的“天道”殊途同归。

朱熹生活背景?

在朱熹生活的时代,金兵入侵,中原沦丧,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以宋高宗、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和以岳飞为首的主战派发生了激烈的斗争。

同时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更为激化,农民运动已从反对人身依附关系进入到争取财产平均、人身平等的阶段。

这时自然科学有了进一步发展。

在哲学上,二程的理一元论与张载的气一元论已经建立,理气关系问题的争论更明朗、更尖锐化。

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地主阶级思想家的朱熹尽管也反对屈辱和议,主张收复中原,但当宋朝内部阶级矛盾激化时,他就放弃了积极抗金主张。

他从维护封建礼教,巩固封建统治的立场出发,主张重点应是“先安内而后攘外”,强调儒家思想的作用,要求“整顿纪纲”,进行德教。

而且他亲自展开了广泛的教育活动,居家谈经、授课、讲学,外出做官,每到一地都大兴学校,建立书院,聚徒讲学,门人++遍布天下,形成了闽学学派,与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学派及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功利学派展开了热烈的辩论。

朱熹的家庭背景是:南宋时期,朱熹的父亲是一位官员,但在朱熹幼年时去世了。朱熹的母亲带着他和他的兄弟姐妹回到了崇安(今武夷山),依父友刘子羽生活。

朱熹的社会背景是:南宋时期,南宋政治++,社会动荡不安。朱熹在这个时期成长,他对这个时期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通过自己的学说和行动,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朱熹讲历史故事视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朱熹讲历史故事视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朱熹为什么被称为理学的集大成者_朱熹做过道德经注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