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的来源和传说?
各种史籍中关于“井”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但根据考古学家推断,以及大量文物逐步证实,早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时期,河姆渡人就已经掌握了打井技术。笔者认为“井”的诞生,是人类再一次探索自然的成功体现。
有关“井”的成语高达几百条,坐井观天、井底之蛙、落井下石,背井离乡、市井无赖、井井有条,仿佛都在诉说着与“井”有关的故事。唐代学者曾对古井做出了精辟论断:“古者穿地汲水,谓水为井”,这句话说出了打井方法,以及“井”的主要作用。
事实上自水井出现之后,关于“井”的传说就比比皆是。从西汉至清朝2000多年的时间里,曾出现过不可计数的水井,但却只有“五大名井”流传于世:文君、昭君、薛涛、珍妃、灌婴,五口与历史人物有关的“井”,总会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在“五大名井”中昭君井、薛涛井,都是以唐朝时期知名女性命名。这说明唐代井文化发展十分繁荣,而且据史料记载,打井技术在唐代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笔者认为起源于河姆渡的打井技术,之所以能够世代相传,主要是因为“井”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
一、古代水井历史起源
1.起源于河姆渡的水井
关于“井”的历史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河姆渡时期。笔者认为“井”作为新石器时代的标志物,自出现伊始,就在向世人证实,只要敢于和大自然进行抗争,就可以让人类智慧更上一层楼。水井诞生之后不仅方便了生活,而且也改变了古人的饮水方式。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水井,位于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内。经过考古专家勘查发现,这口水井出现的时间距今约5700年。这口水井外围近似于一个圆形,但内侧却是规则的方形竖井。河姆渡人为了防止井壁坍塌,还在井坑中打入四排木桩,形成了个方形桩木墙。
井姓的起源和传说?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炎帝后代,属于取吉利之意为氏。
据史籍《穆天子传》记载,井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有取之不尽的意思。因此有人以井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正确读音作jǐng(ㄐㄧㄥˇ)。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公第四子邢侯之后井利,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西周史》、《穆天子传》记载,周朝时期有个大夫叫井利,是周公第四子邢侯之后。
在邢侯之后井利的后裔子孙中,多用先祖名字作为姓氏,世代称井氏至今,正确读音作jǐng(ㄐㄧㄥˇ)。
第三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姜子牙的后代之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姓源》记载,周朝时期,伯夷的后代姜子牙建立了齐国,而姜子牙的后代中,又有人到姬姓虞国(今山西平陆)当了大官,被虞国国君封到井邑(今山西中条山南部傅岩一带),后又封为伯爵,被人们称为井伯。在井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井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jǐng(ㄐㄧㄥˇ)。
第一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井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在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室所有,但分配给庶民使用,每一井田面积为九百亩,每个井块为一百亩,方十里。
第二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井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井丞,亦称市井丞,是西周时期设置的一种官位,专职掌管贸易市场。古代,市场以城池中某水井位中心设铺(店),因此又称市井,下属有市丞中士、井史、井下士、以及若干井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井的历史和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井的历史和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