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钻豆腐的典故传说?

泥鳅钻豆腐是民间的传统风味菜,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许多地方都有制作,但以河南周口地区民间制作尤为出名。 传说过去祖居周口圈神庙街,有一位名叫邢文明的渔民,旧时常以捕捞鱼虾为生,他在捕鱼的时候,却常常捕到一些泥鳅,往往较大的泥鳅卖掉后,剩下的小的无人问津,每次只好带回家里自已烹食。有一次,他为调剂口味翻翻花样,索性把小泥鳅在家放水盆里吐净了泥,并从街上买回一些豆腐和葱、姜等调味佐料,因泥鳅小不易拾掇,便捞放锅内盖上锅,用姜蒜同豆腐一起煮。待煮后揭盖看时,发现小泥鳅都钻进豆腐中去了,只是鱼尾留于外,十分别致有趣。此法很快便在当地民间传开,即名之为“泥鳅钻豆腐”。 泥鳅和豆腐均营养价值很高,据营养学家分析,泥鳅所含蛋白质、脂肪、钙、磷及维生素等成分,均超过一般鱼类的含量,且其肉质细嫩鲜美,味甘性平,具有暖中益气,解毒收痔之功,被誉为“水中人参”,而豆腐则为食品中之极良者。故泥鳅和豆腐同烹,更具有进补和食疗功用。 泥鳅钻豆腐,由于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进补作用,后经厨师几经改进,亦成为筵席饮宴上的名菜。具体烹调,系先将小泥鳅置放有蛋清液的清水盆中,以排除脏物并洗净,砂锅注入凉排骨汤,随放整块嫩豆腐和泥鳅,加盖慢炖稍许时间,泥鳅被热气所逼钻入豆腐躲藏,待至汤沸全部烫死在豆腐中,然后再经小火并加入多种调配佐料烹成。汤清见底,十分美观,鲜嫩可口,堪称一绝。

高邮的民间故事?

相传高邮湖原是陈州府府城,包公曾在此放粮赈济灾民。有一天一个叫花子来到陈州府,乞讨了两条街,没人施舍,最后来到一个学馆,学馆门口一个学童就从自己的午饭中分了一个饭团给叫花子。

叫花子对他说:陈州府人心不古,必遭灭顶之灾,学童立即告诉先生,先生赶紧叫住乞丐,询问灾难何时降临,到底是何灾难?叫花子说:学馆门前石狮子眼红,大难即至,是何灾难,此乃天机。说完就不见了。

先生立即将此事禀报州官,官府派人日夜看着石狮子眼睛,并晓喻全城百姓,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就是不见石狮子眼红,官府认为先生在撒谎,就将人撤走了,先生无奈,就安排学生轮流看着。

那个施舍的学童轮番看了好几次,就是不见石狮子眼红,这一天又轮到他了,到了中午仍不见石狮子眼红,他带着幼稚的好奇心,拿出书包里的红腊笔,将石狮子的眼睛涂一层红腊,并大声的叫喊:石狮子眼睛红了。

先生出门一看,果真不错,立即将学生放回家,并到大街上大声呼喊:“石狮子眼睛红了!石狮子眼睛红了!”人们听到喊声都忙着逃命,可这学生心里确乐滋滋的,仍在石狮子旁玩耍,因为他知道这是假的。

陈州府街北头有个磨豆腐的老两口,他家有口奇怪的水缸,磨了几十年的豆腐,水缸里的水只用不少,白天水用完了,一夜过来第二天就是满缸水。

这一天老两口正在泡豆子,突然听到大街上有人喊石狮子眼睛红了,老两口商量说,我们老了,又跑不动了,我们这口水缸是宝贝缸,我们就躲到缸里去吧,说着老两口就将缸扳到。

缸口一着地,哗……顿时大街上到处是水,水位迅猛上涨,此时在石狮子旁玩耍的那学生一看四处是水,傻眼了,没办法,就跳到石狮子背上,说也奇怪,可石狮子却在上浮,不到半个时辰,整个陈州府一片汪洋,没有一个人逃过此劫,只有那个学生骑着石狮子在水上漂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豆腐街小学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豆腐街小学的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泥鳅钻豆腐的典故传说 豆腐街小学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