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古诗词?

小儿著鞭鞭土牛 学翁打春先打头

“巧胜金花真乐事,堆盘细菜亦宜人。自惭白发嘲吾老,不上谯门看打春”(宋晁冲之《立春》)。

春节期间恰逢立春,古代民间在过立春节时,有迎春神、打春牛、送春盘、立春幡等活动。自先秦时期,天子于立春时节便“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礼记·月令》)。唐温庭筠的《汉皇迎春词》,就描写了汉代天子立春日东郊迎春的奢靡景象。

唐张九龄的“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南宋朱淑真的“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立春古律》),都描写了人们喜迎春神的场面。立春日食生菜,至晚是东汉时的节俗,唐杜甫有“春日春盘细生菜”“菜传纤手送青丝”(《立春》),白居易有“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六年立春日人日作》)。

春盘在唐代大为流行,杜甫、白居易、沈佺期、王昌龄等诗人都曾将春盘入诗,唐欧阳詹《春盘赋》里还描述了佳人“一本一枝”“片花片蕊”在盘上插花装饰的过程。于是“青丝菜甲,银泥饼饵,随分杯盘”(南宋范成大《朝中措》),就成为宋代立春节日餐桌上的主角。

宋代迎春祭礼中还有“立青幡”,女子巧手下的彩色丝绢、纸张,变幻出禽鸟、燕子、虫蝶、花卉、金钱等各样形状,称为“春幡”“春胜”。宋苏轼“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减字木兰花·立春》),描写了人们喜迎春神的热闹场面。

周人立春“出土牛以送寒气”的习俗到了两汉,逐渐演变为鞭春牛以劝农耕、祈祷丰兆。宋代以后,立春鞭春牛成为官方和民间的重要民俗仪式。

新年的古诗10首?

新年的古诗的10首如下,

第10名 宋朝辛弃疾《元日》

老病忘时节,

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

今日是新年。

这首诗是“老病欲苏之新年”。前两句以老病忘时、空斋晓眠衬托铺垫,后两句切出新年主题。“老病”中见“新”年,于萧索落寞中唤出一缕春意和生机。“今日是新年”一出,笔调顿时由凄苦转欣然,涌现一股乐观之情。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用语自然,真切质朴,很明显写的是真情实感,读起来很亲切,有暖意。

第9名 宋朝陆游《除夕》

炽炭炉中百药香,

屠苏煎酒代椒觞。

明朝赖是无来客,

雪后泥深一尺强。

写首诗写在除夕,写的是“村居之新年”。药香、酒香弥漫,雪泥中现出新年气象。此诗有世俗之气,而无世之烦忧,给人以淡泊、恬静之感。

第8名 宋朝戴复古《除夜》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这是“民俗之新年”。这首诗年味很浓,写了除夕的许多民俗,例如“大扫除”、“拜神”、“迎年”、“放鞭炮”、“守岁”等,光读诗就能感受到浓浓年味。

最后一句“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点出对来年的期望,这首诗寓意新年新气象,透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第7名 唐朝崔涂《除夜有怀》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这是“离愁乡思之新年”。这首诗写作者除夕之夜尚在漂泊,远在离家万里之外的巴蜀大地,他身居乱山残雪之地,想着家人远在天边,正值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怎能不激起浓浓的思家之情?颈联写身边无一亲人,僮仆成了至亲,愈显思乡之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春节习俗有关古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春节习俗有关古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春节习俗古诗词 春节习俗有关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