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三大殿差点被拆的故事简短的

1923年,中华民国的参众两院的议员们,要求北京政府拆除故宫三大殿,在原址基础上,新建西式议会大厦。本来国会设在宣武门内象房桥,议员们嫌国会厅太小,人多吵杂,无法安心办公,于是,大胆提出了那个歪主意。当时的大总统是黎元洪,他只不过是北洋军阀操纵的一个傀儡而已,当年6月就被曹锟赶下台撵出了北京。

北京政府拆除故宫三大殿的消息传到洛阳,吴佩孚闻讯后,勃然大怒,立即给大总统、国务总理、内务总长、财政总长发了一个电报:“据云,百国宫殿,精美则有之,无有能比三殿之雄壮者。此不止中国之奇迹,实大地百国之瑰宝。若果拆毁,则中国永丧此巨工古物,重为万国所笑,即亦不计,亦何忍以数百年故宫,供数人中饱之资乎?务希毅力维一大地百国之瑰宝,无任欣辛盼祷之至。”

当时,北洋军阀最具实力的就是曹锟、吴佩孚,凭借数十万军队,控制着直隶、陕西、山东、河南、湖北等省地盘,吴佩孚坐镇洛阳(时称“西宫”),威风八面。在吴佩孚过50岁生日时,康有为趁机拍马屁,专门写了一幅祝寿联:“牧野鹰扬,百岁勋名才半纪;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曹锟甚至扬言:“只要洛阳打个喷嚏,北京天津都要下雨。”

果然,吴佩孚保护故宫三大殿的电报一发,全国各地报刊争相登载,受到了各个阶层的拥挤和支持。抨击国会的声浪此起彼伏,“主拆派”害怕吴大帅问罪,个个当了缩头乌龟,大总统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故宫三大殿才幸免于难,得以妥善保护下来。

北京故宫历史变化简短?

关于这个问题,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建于公元1420年,历经600多年的历史变迁。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多位皇帝的统治和许多政治事件的发生,故宫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

明朝时期,建成紫禁城,作为皇室居所。清朝时期,清皇帝入主中原后,将故宫重新修缮,改名为“故宫”,并加以扩建。20世纪初,清朝灭亡后,故宫成为中华民国政府的博物馆,收藏大量文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宫成为国家的博物馆,对外开放。

近年来,故宫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改造,以保护和展示其珍贵文化遗产。2008年,故宫在北京奥运会前进行了最大规模的翻新,同时也加强了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现在,故宫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和旅游胜地。

北京故宫历史变化很多。
首先,故宫的建立可追溯到明朝,随着岁月流逝,它逐渐发生了很多变化。
清朝早期,故宫改建成了现在的规模和格局,成为中国最大的建筑群之一。
后来,随着中国进入了共和国时期,故宫被改造成了博物馆,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从那时起,故宫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瑰宝,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
今天,故宫博物院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它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
因此,北京故宫历史变化丰富多彩、充满着人文魅力。

记录北京故宫历史变化的相光关故事?

故事一:

传说,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皇上和他的儿子燕王(朱隶)打算把宫殿修盖得间量多点儿、大点儿,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这天,皇上正要传旨宣刘伯温,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伯温来了。

刘伯温一见皇上就说:“启奏万岁,臣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对臣说:‘你朝皇帝要修盖皇宫,你告诉他!天宫宝殿是一千间,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你还要告诉他,要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皇城,才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要牢牢记住’。玉皇大帝说完这些话,就扑过来一阵白茫茫的香雾,一下就把臣吓醒啦!”

皇上听了觉着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刘伯温去监造不到一千间,可还得跟天宫差不多间量的皇宫,并去请金刚、地煞来保护皇官。刘伯温领旨就办去了,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北京城传开了,老百姓都等着要看刘伯温怎样修盖皇宫,怎样去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这些神仙来保护皇宫。

过了些日子,刘伯温就把事儿全都办好了。皇上一看那宫殿盖得甭提有多华贵了,间量还真是不到一千间也差不多,再看宫院里金光闪闪,好像有神仙镇守。皇上愈看愈高兴,当时传旨,给刘怕温加封进爵,还赏赐了很多珠宝。外邦听说刘伯温请了天神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保护皇城,也就不敢兴兵作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故宫里的宫殿是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地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京故宫历史故事搞笑短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京故宫历史故事搞笑短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故宫三大殿差点被拆的故事简短的_北京故宫历史变化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