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古今中外名人教育儿女的典故?
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匡衡
有个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照明读书。匡衡邻居家日子过的挺好,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屋里得很亮。他想到邻居家去读书,可是遭到拒绝。后来,匡衡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里的光就透过来了,他把书对着光,读起挺方便。匡衡读的书愈来愈多,可是他没钱买书怎么办呢?有一天,他发现一个才主家,家里堆了很多书,他就去帮才主家干活,不要钱,才主很奇怪,问他:“小伙子,你为什么白白干活呀!”匡衡也不隐瞒,就说:“我帮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钱,只想借你家的书看看,不知你答应不?”才主非常高兴,就把家里的书借给他看,后来,匡衡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人要刻苦好学。 牛顿勤奋学习的故事 牛顿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艺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当时,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 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中外著名学前教育家的故事?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省上虞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有一天,一鸣因为家里的保姆不听他的话,就骂了句:“讨厌的东西!”陈鹤琴听到后不禁心头一震。他把一鸣叫到身边,蹲下来轻轻地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只见一鸣点了点头,跑到保姆跟前,仰起脸来说了声:“大姐,对不起!”保姆的脸上有了笑意,挽起一鸣的手带他去玩了。
事后,陈鹤琴又在琢磨这件事。他想,一鸣这样小,就会骂保姆,妄自尊大,这决不是天生的,而是做父母的没有好好教训孩子的缘故。做父母的在教育小孩子礼貌地对待保姆的同时,平时还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言行,做小孩子的榜样。另外,凡小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要叫他们自己去做,否则会助长孩子的虚骄之气。他按着自己所想的去做了,不仅教育孩子,也检点家里成人的行为,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现象。
。
中外经典科普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中外经典科普故事主要讲述了科学知识和科技发展的历史,以及科学家们的探索和发现过程。这些故事涉及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旨在向读者普及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这些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科普方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西方教育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西方教育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