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是什么路?

外滩是上海的一条著名的滨江长廊,位于黄浦江旁边的南京东路。它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滨江景观之一,被称为“东方的巴黎”,也是上海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外滩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繁华的商业氛围而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外滩的建筑风格多样,有欧洲复古风格的建筑,也有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沿着外滩散步,可以欣赏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貌,感受到上海城市发展的变迁。

除了建筑之外,外滩还拥有高档酒吧、餐厅和购物商场,为游客提供了一系列的休闲娱乐活动。夜晚,在外滩的灯光璀璨下,黄浦江两岸的摩天大楼透出迷人的光芒,构成了一幅绚丽夺目的城市夜景。

外滩作为上海的城市名片,展现了上海的繁荣和现代化,也成为了游客流连忘返的文化景点之一。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外滩都是上海不可错过的地方。

中山东一路。

外滩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上海辟为商埠以后,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云集。1941年外滩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占据,被叫作“英租界外滩”和“法兰西外滩”。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租界管理权,外滩所在的道路被命名为中山东一路,从此,万国建筑博览群就与这条路紧紧捆绑一起。

宁波外滩的由来?

宁波在唐代即为中国四大港口之一,鉴真东渡的起始点就在宁波,在南宋时期为中国三大港口之一,并设立市舶司专门负责管理对外贸易的。

虽然清政府一直采取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但宁波与日本、南洋各地一直保持着藕断丝连的贸易往来。

清初中国缺铜,政府铸铜钱和民间制铜器多通过宁波从日本进口铜及银等;而日本也从宁波进口江南的丝绸、棉布、瓷器等。

在清代实行全面闭关之时,宁波是唯一保留了对外贸易的特殊港口。

这种特殊的港口地位从1644年到1684年左右,时间长达约40年。

1842年++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各国商人蜂拥至宁波,英、法等国采用夺取++,建立据点,霸占海关、控制海口,垄断航运,推行洋化等一系列手段,把宁波港扭曲成半殖民地性质的港口。

1844年正式开埠。

不久,江北岸便发展成为英、法、美三国侨民居留区域。

是中国最早的“租界”之一,历史上也称为“外滩”,其开埠历史比上海外滩还要早上20年,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外滩之一,一直到上海口岸崛起,宁波口岸的地位才被逐渐削弱。

1927年,中国政府收回了江北岸外人居留地的行政管理权江北外滩也在岁月的洗礼中完整地记录下了近代宁波的历史变化,体现西方工业文明的器物与各类设施集中在这里出现,如宽敞的马路、整洁的街面以及电灯、自鸣钟、脚踏车、洋房、教堂、医院、银行等首先在这里出现,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宁波城市的近代化进程。

成为了浙江省唯一现存能反映港口文化的外滩。

上海外滩风格和历史?

滩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中心城区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涉及黄浦、虹口2个行政区,范围为由黄浦江—延安东路—河南中路—河南北路—天潼路—大名路—武昌路所围合的区域,总面积为101公顷。风貌区的建筑面貌基本形成于1930年代,以金融贸易建筑为代表。今天,一起来在市城建档案馆的老照片和旧图纸等资料中,感受这片区域厚重的历史记忆吧~

上海大厦

外滩建筑具有鲜明的欧洲新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风格,外观精致,细部优美。中山东一路沿线各建筑的底部与中部的横向分隔线基本位于同一水平线,而中部与上部的横向分隔线及顶部轮廓线则有规律地起伏,加上顶部风格多样的设计等,沿外滩形成了标志性的天际线,并在上海大厦(原百老汇大厦)、和平饭店与中国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原汇丰银行)与海关大楼形成三处轮廓线的++。

汇丰银行大楼

现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0~12号,公和洋行设计。整个立面处理是严谨的新古典主义手法,横三段和竖三段的划分相当和谐。正中穹顶的鼓座下面有希腊神庙式的三角形山花构图,立面帯有路易十六时期的典雅风格。

江海关

位于中山东一路13号,公和洋行设计,新仁记营造厂承造,1927年建成。建筑正面入口为希腊神庙式,门廊置四根陶立克柱,铜铸古典主义大门,正立面可见清晰的横三段和竖三段、檐壁处理手法为古典主义风格。底层大厅装饰呈简洁的希腊文艺复兴式。钟楼是这幢建筑的主要特征,钟楼基座上的装饰细部显示出古典主义的影响,立面装饰简化,受到装饰艺术风格的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路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路线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外滩是什么路_宁波外滩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