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兴义三大名人?
1,张之洞:洋务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张之洞祖籍是河北南皮人,但是出生于贵州兴义府,在兴义度过了14年的时间。张之洞的父亲——张锳的官宦生涯基本在贵州省,1841年署兴义府知府。在兴义府,张锳在安龙修建了招堤荷花池,在一次宴会上,张之洞写下《半山亭记》,一时惊艳全国。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为中国的近代化立下了汗马功劳。他随后后期均不在贵州,但是他生于兴义,教育在兴义,因而算兴义人也没什么问题。
2,何应钦: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
何应钦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参加沪军。北伐后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军政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1945年9月,何应钦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冈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1946年6月,任中国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1948年5月,任国防部长。在兴义有何应钦故居。
3,王伯群: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
王伯群,贵州兴义人,中国同盟会先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政治家和教育家。 1906年,在兴义笔山书院(今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毕业后,留学日本,曾参与参与护国运动,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等职。1924年,在上海创办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 。王伯群主持大夏大学二十余年之故,大夏大学才在上海滩众多高校中崛起,成为上海私立大学中的巨擘,在社会上素有“北南开,南大夏”之说,由于其师资之强、校园之美、声誉之隆而被誉为“东方的哥伦比亚大学”。
为什么兴义是贵州第四大城市?
兴义是贵州第四大城市,主要原因是其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历史底蕴深厚、经济快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理位置优越:兴义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的结合部,是贵州屋脊、贵州母亲河——乌江的发源地,素有“黔滇锁钥”之称。兴义市地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中心位置,东与本省安龙县接壤,南与广西西林、隆林两县隔江相望,西与云南省的罗平、富源两县毗邻,北与本省兴仁县、普安县和六盘水市盘县连接,南盘江横贯市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气候条件适宜:兴义市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兴义市成为贵州省的重要旅游城市之一。
历史底蕴深厚:兴义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清代乾隆年间,兴义地区就创办了著名的笔山书院,涌现出张之洞、王伯群、王文华、何应钦等大批人物。同时,兴义市还是中国近代史上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个重要的战争地点,在抗日战争期间,兴义市曾经是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交战的前线地区。
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兴义市经济快速发展,成为贵州省的经济中心之一。2019年,兴义市GDP达到1118.64亿元,排名全省第四,是贵州省内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之一。
综上所述,兴义市之所以成为贵州第四大城市,是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历史底蕴深厚、经济快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兴义市抗战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兴义市抗战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