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烤火的风俗?
正月十六烤火是一种民间习俗,有着“烤火祛病,家道兴旺”的说法。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会在正月十六这一天早早的烧起火堆,然后很多人围坐在火堆旁一起烤火。据说这时候烤火会祛除百病、烧掉霉运,来年全家都会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这是一种对于生活质朴的祝愿。
跳火堆习俗源于哪个省?
是云南省傈僳族的习俗 原名不叫跳火堆 叫下火海 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傈僳族把有个节日叫阔时节 在傈僳人民眼中比过年还重要 每到阔时节就会有下火海表演 男女老少都围着火把跳舞 火把烧尽成为炭火的时候就会有人光脚爱炭火上跳 所以称为下火海
汉族跳火堆的由来?
过完元宵节,年就算过完了。于是,在正月十六这天,人们把三十晚上铺在地上的芨芨草收集起来点着,同时在火堆上跳过来跳过去,以驱秽气。这样,在我们当地就有了正月十六跳火堆的习俗。
正月十六早上跳火堆,更增添了一些欢乐的情趣。
到正月十六傍晚,各家用草扎好一个大大的火把,并在门前的空地上放好一排草堆,有五堆、七堆的,也有更多的,但堆数必须是单数,然后点响一挂鞭炮,宣告跳火堆正式开始。紧接着点燃火把,由家庭中年轻力壮的成员打着燃烧着的火把到各房间转一圈驱赶秽气,再跑出大门外依次点燃每个草堆,并迅速将火把送到一个偏避的地方,寓意送走了晦气。跳火堆时,按家庭中辈分、年龄的尊长、大小先后顺次跳过,大家有说有笑,全然不顾地上的烟熏火燎,至少连跳三次,象征送走一切灾难、当年大吉大利。
正月十六跳火堆的习俗,反映出家乡人民勇于反抗奴役和屈辱,表达追求光明、温暖、顺意的愿望,合乎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祈求国泰民安、和谐共处的心愿,所以经久不衰。我相信,在以后的岁月里,这一习俗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传达出更多的文化内涵。
元宵节跳火堆的来历?
跳火堆的这个活动在潮汕地区主要在揭阳普宁地区,“跳火堆”为当地圣人节这一天,为的是纪念关帝老爷。而它同时也和正月里的其它民俗活动结合在一块,跟过年的各种祈福活动是一脉相承连成一个整体的。
跳火堆的活动不仅仅是潮汕地区有,客家的梅州也有,闽南地区也有,而这三部分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中原地区南迁而来的,并非原住民。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跳火堆活动是有中原而来的传承关系,而传统的中原地区对于火的崇拜和认知,可能正是这一活动原本的意义所在。
跳火堆的习俗产生于元末明初。
那是元朝未期,官府欺压更甚,三户人家养一个元兵,老百姓百姓不堪重负,元兵动不动就对在地居民虏掠鞭笞,民众无限愤恨。 就在民怨四起的时候,一些有识之士,同仇敌忾,共商义举,约定除夕年夜起义,事前在饼中暗藏字条,各家传送,密告以烧塔仔举火为号,于中秋夜灭尽元兵,果然天应人意,一举义成,跳火群从而保留下来。
北方元宵家家户户在门口堆火堆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跳火堆寓意就是跳过火堆生活越来越好 也有寓意跳过火堆了就在新的一年里事事如意了村民们相信,因为有神灵保佑,跳火堆时不但不会受伤,还有辞旧迎新的好意头。
山西跳火堆演变?
在山西有些地方新娘结婚的时候,有跳火堆的习俗。后来在明清时期逐步演变为跳火盘,就是在洋瓷盆里生一堆火,跳过去就可以了。后来逐渐演变的就是蒙一块红布跳过去就可以了。后来慢慢慢慢就不跳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打火堆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打火堆习俗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