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典故大概内容30字5则?
1、交友典故之杵臼之交。
杵臼之交出自《后汉书.吴佑传》。原文:“时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佑赁舂。佑与语大惊,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间。”意思是交友不嫌贫贱。
2、交友典故之刎颈之交。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3、交友典故之莫逆之交。
出自《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原文记述:“子祀、子兴、子梨、子来四人相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kāo,++),孰知生死存亡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为友。
4、交友典故之知音之交。
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5、交友典故之管宁割席。
出自《世说新语.德行十一》,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
久住栏舍,不闻其臭?
这句话应该是:久居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你说的栏舍也可以理解为牲口圈,也能说得通。这句话是说:长久的居住在臭鱼烂虾的恶劣的环境中,时间长了就闻不到臭鱼烂虾的味道了,这说明环境对人的同化作用,就如同久居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也一个道理。一个人长久的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它就和这个环境同化并融为一体了。
所以一个人要想有好的发展,必须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好的环境,就如同古代的孟母择邻而居的故事是一个道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反例?
“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原住在艺人的旁边,孟子就止不住去听 ,当迁至屠户旁时,孟子又常去看杀猪。直至三迁至学馆旁时孟子才专心读书。以至于成了 大思想家。这则故事虽然有轻视劳动人民的意思,但是,它讲明了这个道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有时不对的。
孔子的“居必择邻,游必就士”,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墨”是无孔不入的,近墨则黑。广 州四兄妹同时被捕也说明了这一点,正因为兄弟之间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才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正像鲁迅说的:“农家的孩子早识犁,兵家的孩子舞刀枪,秀才的孩子弄文墨。 ”接触多的是什么,学会的就会是什么。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里讲的是交友方面的道理。同样,一个人如果长期地处于不良的社会环境,久而久之,必然会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即近墨者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芝兰之室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芝兰之室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