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1937年12月1日,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集中四个师团进犯南京。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率10多万将士守卫。在保卫南京的作战中,中国官兵坚决抵抗,同日军进行了许多次英勇战斗,给敌人以一定的杀伤,但终因敌强我弱,不能阻挡多路日军的猛烈攻击。12日,唐生智下令各部突围撤退。13日,南京失陷。

南京五龙桥历史?

南京五龙桥即明代五龙桥,五龙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御道街与瑞金路交汇处。五龙桥即五座桥并列于金水河上,又叫金水桥。通常以午门为界,午门外的金水桥,叫外五龙桥, 进入明故宫午门,又有五座石桥,称内五龙桥。

外五龙桥沟通着御道街南北两端,五龙桥其实是由五座桥组成的。据书上记载五架桥均长11.4米,宽分别为4.7米、5.6米、8.25米、5.8米、7.8米,皆为石拱桥。正中一条最宽,目前是机动车道。然后左右两边各两座桥。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每座桥的宽度都不同。外五龙桥的护栏上总共雕刻了80个云纹柱子,云纹柱头却很古朴优雅,每个柱头上都雕有华丽的云纹装饰,云纹图案为清末民初常用的纹饰。

如今光华门内御道街中段的外五龙桥,还是明代初年的原物,桥面还保留着明代的青石路面。汪伪时期曾造钢筋混凝土仿石栏,此桥沿用至今。

南京有两座五龙桥,一座是内五龙桥,位于明故宫奉先殿前的内金水河上;一座是外五龙桥,位于明故宫前御道街与瑞金路的交汇处。外五龙桥,从名字就知道,五桥并联,上刻纹龙。如今,五桥仍保存完好,桥均长11.4米,中间那架桥最宽,为8.25米,最窄的那架桥只有4.7米,都是石拱桥。在抗日战争时期,外五龙桥的石栏曾被改为钢筋混凝土仿石栏,后沿用至今。

五龙桥建于明初,应是和明代皇宫同期建造。身为明代的臣子,想要去皇宫参加重大活动,如果是从明故宫中轴线的南端“洪武门”进,那他必然会经过内外两道五龙桥。

南京四史相关的小故事简短?

、姜太公钓鱼

太公姓姜,名尚,西周时人,曾辅佐周武王灭了商朝。据民间传说,太公在出仕之前,隐居於渭水(在今陕西省境内)之滨。

他常拿一根不带鱼饵的直钩钓竿,在水面上凭空钓鱼。一些樵夫看到他这样钓鱼都发笑。太公说:”我不是想钓真的鱼,而是想钓一位贤明的君主。”

太公就这样期待了几十年,到他快八十岁的时候,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得知太公有治国才能,亲自请他出来做了丞相。

2、味如鸡肋

三国时期,曹操带领军队攻打一个城市,很长时间没有攻打下来。这时候,他感到进推两难:撤退吧,就前功尽弃,实在可惜;继续攻打下去吧,又实在没有取胜的把握。一天他在吃鸡的时候,感到这情形就像是吃鸡肋:实在没有多少肉可以吃,可是丢掉又舍不得。这时候有人来问他”今天晚上的口令是什麼?”他就随口回答”鸡肋。”

3、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画家叫文兴可,善於画竹子。他在自己的住房周围,栽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常去观察竹子的不同姿态与变化。因而对竹子的形象非常熟悉,所以他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宋史·文同传》里说:”当时人们纷纷请他画竹子,送去的绢,堆了一大堆,他有时厌烦地把它们扔在地上。”

当时,文兴可的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兆补之写了一首诗赞扬他的绘竹艺术,其中有两句:”兴可画竹时,胸有成竹。”

4、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京历史上的战役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京历史上的战役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南京五龙桥历史,南京历史上的战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