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不是石敬瑭割给契丹的?

后唐李从珂弑君自立,派兵攻打有异心的后唐将领石敬瑭,被围后向契丹求援,很快契丹军南下灭了后唐政权,石敬瑭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契丹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并按约定把幽云十六州献给契丹,石敬瑭也自称儿皇帝,成为契丹附属国。

大部分人会认为石敬瑭为自保,引来契丹军,最后割让了,或者献出了幽云十六州,最起码历史课我们是这样学的,实际情况呢,要听真话吗?如果想看普通答案,上面已经叙述了,如果想听真话,你可以往下看。

石敬瑭是后唐将领,驻守太原,本来好好的,好死不死后唐政变了,李从珂弑君自立,在后唐的契丹皇子耶律倍迅速向皇帝耶律德光报告,说后唐大乱可以出兵讨伐,于是契丹出兵占领了云州、河阴等地,也就是说这时的契丹已经占领了幽云十六州一部分,而李从珂没把目标定为御外敌,而是想怎么肃清内地,瞄上了看自己不爽的石敬瑭,于是派重兵来围。

情急之下,石敬瑭向契丹求援,耶律德光亲自带兵来援,不但解了太原之围,还灭了后唐,这就意味着包括幽云十六州在内的后唐领土,全归了契丹。打下晋安后,石敬瑭拜见耶律德光,感谢救民之恩,两人把酒庆祝后约为父子,很快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显然后晋是契丹所建立,也自然成了契丹的藩属国,耶律德光待石敬瑭真的不错,当时的赵德钧也来投靠,想效仿当儿皇帝,被契丹拒绝,范延广起兵背叛石敬瑭,也被契丹给灭了,可以说,契丹是为石敬瑭扫除了后患后回师的。

后唐是契丹打下的,所有领土都归契丹接收,幽云十六州自然也是契丹的,扶石敬瑭是想让汉人管汉人,契丹只需收点供赋,省心省力,石敬瑭当了皇帝后,提出将雁门以北的幽州、蓟州等归还给契丹,记住,是归还,但契丹拒绝了,所以契丹出兵的协议里并没有割让幽云十六州之说,后来耶律德光和太后上了尊号,石敬瑭为表庆贺,把幽、蓟等十六州当成贺礼,陆续送给了契丹。

割让“燕云十六州”让中原门户大开的石敬瑭是沙陀人吗?这个民族的来龙去脉是什么?

引言:石敬瑭建立了后晋王朝,存在了也不过11年,而他本人在位也不过6年,却因为割让“燕云十六州”一事,挨了一世的骂名。“燕云十六州”的割让使中原王朝少了一个天然屏障,把中原王朝赤裸裸的暴露在少数民族的铁骑弯刀之下。

史书记载石敬瑭是沙陀人,他到底是汉族,还是沙陀人,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争议,薛居正的《旧五代史》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对于他的出身看法截然不同。

一、新旧《五代史》中的记载

1、《旧五代史》里明确记载石敬瑭是汉人,祖籍太原,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西汉丞相石奋的后代,和祖辈流落到甘州,与当地人融合。

史料记载:“(石敬瑭)本卫大夫蜡(石蜡蜡)、汉丞相奋(石奋)之后,汉衰,关辅乱,子孙流泛西裔,故有居甘州者焉。”

石敬瑭生于太原,从小好读兵书,崇尚李牧和周亚夫,他的boss李嗣源任代州刺史时,非常欣赏他,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有记载说李嗣源是沙陀人。

《旧五代史》的作者薛居正等人,就是五代十国人,反映了当时人的基本态度和想法。也就是说,薛居正等人是站在那个时代的位置上写下的文典,所以他们所著之事,也不可轻易抹杀。

石敬瑭画像

2、《新五代史》

石敬瑭的父亲名字叫臬捩鸡,欧阳修不无揶揄地说,他的那个石姓,“不知得其姓之始也。”

晚一些的史料对于石敬瑭的记载语焉不详,说石敬瑭的父亲名字“臬捩鸡”(这是个藩名),出于西夷,和李克用一起归唐。因为石敬瑭父亲的名字,他被《新五代史》认为是沙陀人,这个证据最后的指向,是“臬捩鸡”这个名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幽云十六州汉人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幽云十六州汉人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不是石敬瑭割给契丹的